GB/T5009.202-2003 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极性组分(PC)的测定.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植物,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极性组分,其他规范
文档页数:5
文档大小:133.44K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其他规范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ICS67.040 C5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009.202-2003 代替GB/T7102.2一1994 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极性组分 (PC)的测定 Determination of polar pouds in edible vegetable oils used in frying food 2003-08-11发布 2004-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587 GB/T5009.202-2003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7102.2一1994《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极性组分(PC)的测定方法3 本标准与GB/T7102.2一1994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一修改了标准的中文名称,标准的中文名称改为《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极性组分(P℃)的测 定》; —按照GB/T20001.4一2001C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对原标准的结构进行了 修改. 本标在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古林省卫生防病中心分析测试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峰、高斌富、李槐春、丁家华、张唯, 原标准于1994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585 GB/T5009.202-2003 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极性组分 (PC)的测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柱层析法测定食用戴炸油中的极性组分. 本标准适用于腹炸各种食品的植物油、动物油及精炼油中的极性组分的测定,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极性组分polar pound 极性组分是食用油在煎炸食品的工艺条件下发生劣变,发生了热氧化反应、热聚合反应、热氧化聚 合反应、热裂解反应和水解反应,产生了比正常植物油分子(甘油三酸酯)极性较大的一些成分,是甘油 三酸酯的热氧化产物(含有酮基、羟基、过氧化氢基和基的甘油三酸酯)、热聚合产物、热氧化聚合产 物、水解产物《游离脂肪酸、一酸甘油酯和二酸甘油酯)的总称, 3原理 经过炸的油脂通过装有吸附了一定水分的硅胶柱时,在流动相的洗脱下,其中的甘油三酸酯(即 经敢炸未改变的油脂)首先被洗脱而流出谱柱,挥去洗脱剂,称量,即为非极性组分的质量,用上柱样品 的质量或去非极性组分的质量就是极性组分的质量(经煎炸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油脂), 4试剂 4.1硅胶(柱层析用):粒度范围60目~100目,按下面的方法使其含水量约为5%:置硅校于160℃烘 箱中干燥24h后取出,置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然后称取152g硅胶和8g水,放人500mL带有玻璃 的磨口维形瓶中,机械锐摇1h 密封备用. 4.2石油随(沸程30℃~60℃)乙醚洗脱剂:8713, 4.3海砂:通过锻烧和酸洗纯化. 4.410%钳磷酸乙醉溶液显色剂. 4.5高效薄层硅胶G板(无荧光), 5仪器 采用两种类型的层析桂,当实验室温度在25℃以下时,可采用A型《常用)层析柱:超过25℃时,采 用带有循环水套的B型柱,见图1, 589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十二年老网站,真实资源!
高速直链,非网盘分享!浏览器直接下载、拒绝套路!
本站已在工信部及公安备案,真实可信!
手机扫码一键登录、无需填写资料及验证,支持QQ/微信/微博(建议QQ,支持手机快捷登录)
①升级会员方法:一键登录后->用户中心(右上角)->升级会员菜单
②注册登录、单独下载/升级会员、下载失败处理等任何问题,请加客服微信
不会操作?点此查看“会员注册登录方法”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