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16 ICS 65.020.01 SN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4997-2017 鳄梨织蛾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 andidentification ofStenomacateniferWalsingham 2017-11-07发布 2018-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SN/T4997-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珠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淼锋、水克娟、黄永辉、迟远丽、张卫东、权永兵、廖力。
S
SN/T 4997-2017 鳄梨织蛾检疫鉴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鳄梨织蛾StenomacateniferWalsingham的检疫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植物检疫中鳄梨织蛾的检疫鉴定。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背兜tegumen 鳞翅目雄性外生殖器中,形似围巾或倒置的槽状构造,位于肛门的背面,后端延伸成爪形突,为 第9腹节背板演变形成。
2.2 爪形突 uncus 鳞翅目雄虫背兜后端向下弯曲的片状或钩状结构。
2.3 颚形突gnathos,scaphium,subscaphium 又称“下齿形突”。
鳞翅目雄性外生殖器中、 由背兜后缘发生的一对附器,位于爪形突之下,并 可向下向后围绕肛管,在其下方中央会合。
2.4 抱器瓣valva 鳞翅目雄性外生殖器中的成对抱握器官,多为片状,大而显著。
2.5 抱器背基突transtilla 又称“横带片”。
鳞翅目雄性外生殖器的抱器背基部发生的突起;有时两个抱器背基突相互延伸 并成一横带。
2.6 基腹弧 vinculum 鳞翅目雄性外生殖器中,由第9腹板衍生的U形片,其背壁与背兜连接,后缘与抱器瓣连接。
2.7 阳茎基环juxta 围绕鳞翅目雄虫阳茎基部的环状骨化构造,与支持阳茎有关。
SN/T 4997-2017 2.8 囊突signum 鳞翅目雌性外生殖器的交配囊壁内高度骨化的刺状或小钩状构造,一个或数个。
3鳄梨织蛾基本信息 学名:Stenoma catenifer Walsingham,1912。
英文名:avocado seedmoth 分类地位:鳞翅目Lepidoptera,麦蛾总科Gelechioidea,织蛾科Oecophoridae。
鳄梨织蛾的寄主、地理分布及生物学特性参见附录A。
该属全世界已知687种,鳄梨织蛾与 StenomapatensMeyrick,1913最为近似。
4方法原理 根据鳄梨织蛾的分布、寄主及危害状、生物学特性和传播途径进行现场检疫,依据成虫的鉴定特 征进行种类判定。
5器材和试剂 5.1器材 体视显微镜、生物显微镜、培养箱、烘箱、恒温加热器、展翅板、标本盒、玻璃纸、三角纸、样 品袋、瓦楞纸片、小毛笔、养虫缸、酒精灯、小刀、解剖刀、手术剪、镊子、解剖针、昆虫针、纱 布、白瓷盘、指形管、标签纸、量筒、烧杯、培养Ⅲ、载玻片、盖玻片。
5.2试剂 70%乙醇、95%乙醇、无水乙醇、10%氢氧化钠(或10%氢氧化钾)溶液、二甲苯、中性树胶、 酸性品红(酸性品红95%乙醇饱和溶液)、蒸馏水、乙醇-甘油保存液(50:1)。
6现场检查与饲养 6.1现场检查 重点检查果实表面是否有虫孔或虫粪;检查集装箱及包装材料的缝隙处是否有老熟幼虫与蛹。
如 发现成虫,直接用三角纸包装放入样品袋;可用小刀剖检虫孔,如发现幼虫或,则连同寄主植物一 起放入样品袋,贴上标签或编号,记录时间、地点、寄主及其产地、采集人等信息,带回实验室进行 饲养鉴定。
样品传递过程中,应固定好寄主,防止虫样被压损。
6.2饲养 将幼虫连同寄主植物一起放人养虫缸内,底部放一层瓦楞纸片,用纱布(40目)扎口,防止羽 化成虫逃逸。
将养虫缸置于25℃、相对湿度70%~80%的培养箱内饲养。
每天进行观察,如食料不 足,可适当补充鳄梨果肉或果核等寄主果实作为食物,直至化蛹、羽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