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 10312-2023 基桩自平衡静载试验用荷载箱.pdf

T/CECS 10312-2023,地基处理,桩基,自平衡静载试验,荷载箱,静载试验,团体标准
文档页数:18
文档大小:1.34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团体标准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T/CECS 10312-2023 b)预制管桩荷载箱,代号YZ; c)钢管桩荷载箱,代号GG; d)地下连续墙荷载箱,代号LX; e)其他荷载箱,代号QT。

4.1.2按荷载箱结构形式可分为下列类型: a)普通荷载箱,代号P; b)叠加式荷载箱,代号D; c)环形荷载箱,代号H; d)其他新型荷载箱,代号Q。

4.2结构形式 荷载箱结构分为普通型、叠加型、环形,具体组成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4.3规格 荷载箱规格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荷载箱规格 序号 基桩类型 荷载箱直径D/mm 导管孔径d/mm 有效行程A/mm 1 灌注桩 D=D(100~200) ≥300 ≥80 2 预制管桩 D=D ≥80 3 例管核 D=D, ≥80 4 地下连续墙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80 5 其他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80 4.4标记和示例 荷载箱标记应采用下列表示方法: ------ T/CECS 103122023 荷载箱直径,单位为毫米(mm) 行程,单位为毫米(mm) 额定输出推力,单位为千牛(kN) 荷载箱结构形式代号 基桩种类代号 产品名称 示例1: 应用于灌注桩,额定输出推力为15 000 kN,行程100mm,荷载箱直径为1000mm的普通萄载箱,标记为: GZ-P-15 000-100-1 000-T/CECS 103122023
T/CECS 10312-2023 示例2: 应用于钢管桩,额定输出推力为5000kN,行程100mm,荷载箱直径为800mm的叠加荷载箱,标记为: GG-D-5 000-100-800-T/CECS 10312-2023 5技术要求 5.1外观质量 5.1.1板式或开放式格构件等上下连接件表面应平整、边角打磨无毛刺、飞边,钻孔后应无锐角。

5.1.2含焊接处在内的荷载箱缸体表面不应有裂纹。

5.1.3荷载箱附件焊接处焊缝应均匀饱满、连续、无气孔夹渣、无漏焊和缺焊,焊接质量应符合 JB/T5943的规定。

5.1.4液压软管连接应有护套封闭保护,保护套采用点焊焊接牢固,确认无松动后,内部应填满泡 沫剂。

5.1.5产品表面应无铁屑、浮锈并去除油污。

5.2材料 5.2.1荷载箱总成连接螺栓均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8.8级的高强度螺栓。

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 钉和螺柱应符合GB/T3098.1的规定。

5.2.2液压软管应采用不少于两层钢丝缠绕的高压钢丝编织胶管,供应商应提供产品质量合格证书; 软管接头应采用扣压式,工作压力不应低于为60MPa,并应符合JB/T8727、GB/T9065.3和 GB/T9065.4的规定。

5.2.3荷载箱缸体橡胶密封圈,尺寸系列及公差应符合GB/T3452.1、JB/ZQ4264和JB/ZQ4265的规 定,外观质量应符合GB/T3452.2的规定。

5.2.4荷载箱板式或开放式格构件等上下连接件应采用Q235C热轧钢板,供应商应提供产品质量合格 证书,并应符合GB/T700的规定。

5.2.5荷载箱缸体和活塞应采用45号优质碳素结构钢,供应商应提供产品质保书,并应符合 GB/T699、GB/T 17395的规定。

5.2.6铭牌材料应为铝,牌号应为1060,并应符合GB/T3190的规定。

5.3力学性能 5.3.1检定或校准 荷载箱及其配套显示仪表应进行匹配检定或校准。

5.3.2荷载箱缸体负载效率 5.3.2.1荷载箱缸体负载效率y应为荷载箱缸体实际输出推力与理论输出推力值之比,按式(1)计算: F, F 不应小于0.9。

5.3.2.2实际输出推力以检定推力值为准,理论输出推力F,应按式(2)计算: F= 4
T/CECS 10312-2023 5.3.3测量重复性 与荷载箱匹配显示仪表测量重复性不应大于3%。

5.3.4荷载箱缸体启动压力 荷载箱缸体空载启动压力应小于额定压力的4%。

5.3.5荷载性能 荷载箱极限输出推力不应小于额定输出推力的1.2倍,加载达到1.2倍额定输出推力后,持荷 30min,不应出现泄漏、压力减小值大于5%等异常现象。

5.3.6耐压性能 荷载箱在检验压力下持荷2h,不应出现泄漏、压力减小值大于5%等异常现象。

5.3.7检验压力 荷载箱缸体检验压力通常情况下不应小于额定压力。

5.3.8打开压力 荷载箱缸体打开压力应小于额定压力的10%。

5.4刚性连接件抗拉性能 刚性连接件应进行抗拉试验,力学性能应符合JG/T398的规定。

5.5缸内加载液体回收率 荷载箱缸体检测结束后缸内液体应回收,缸内加载液体回收率m应为进液量m。

与m:排液量之 比,按式(3)计算: m不应小于0.9。

5.6工艺性能 5.6...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古德
我的头像土木圣经9.9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