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13.340.99 GB CCSC7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4866-2023 代替GB14866-2006、GB32166.1-2016 眼面防护具通用技术规范 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for eye andfaceprotector 2023-12-28发布 2025-0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 14866-2023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眼面部防护产品分类 5一般要求及检测方法 5.1生物相容性 5.2结构与调整 .... 3 5.3清洁和消毒 6几何光学性能要求及检测方法 6.1视野.. 6.2平光眼面部防护产品的屈光力和棱镜度互差 6.3具有视力矫正功能的眼面部防护产品的屈光力和棱镜度互差 7物理光学性能要求及检测方法 7.1可见光透射比 6 7.2透射比均匀性 7.3散射光 7.4反射比. 7.5驾驶透射比要求和交通信号灯识别 8物理和机械性能要求及检测方法 8.1防护区域..... 8.2基本冲击防护性能. 11 8.3高速粒子冲击防护性能 8.4高重物体冲击防护性能 12 8.5头带或头箍. 8.6材料和表面质量. 8.7耐热性能. 8.8耐紫外辐射性能. 8.9耐腐蚀性能. 8.10阻燃性能 8.11通风孔防刺穿性能 8.12耐磨性能 9标识及检测方法.
GB 14866-2023 9.1一般要求. 13 9.2永久性要求. 13 9.3标识排列方法及要求 14 10制造商提供的信息 15 10.1 一般要求 15 10.2必要信息 15 附录A(规范性) 眼面部防护用头部模型 附录B(规范性) 视野测量方法 17 B.1测量装置.. 17 B.2测量步骤.. 17 附录C(规范性): 透射比均匀性测试方法 18 C.1测试装置 18 C.2测试步骤 18 附录D(规范性) 眼面部防护区域覆盖程度测试方法 20 D.1测试装置... 20 D.2测试步骤. 20 附录E(规范性)通风孔防刺穿性能测试方法 21 E.1测试装置 21 E.2测试步骤
GB 14866-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14866一2006《个人用眼护具技术要求》和GB32166.1一2016《个体防护装备眼面 部防护职业眼面部防护具第1部分:要求》。
本文件与GB14866一2006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更改了范围,增加了不适用的产品(见第1章,2006年版的第1章); -一增加了覆盖单眼镜片、覆盖双眼镜片、散光度等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一根据眼面部防护产品的发展和变化,更改了眼面部防护产品的示意图,增加了产品的类型(见 第4章,2006年版的4.1.3); 一删除了镜片类型(见2006年版的4.2); -一删除了眼护具的功能(见2006年版的4.3); 增加了眼面部防护产品的视野要求(见6.1); 一删除了镜片规格(见2006年版的5.4); 一更改了几何光学性能的要求(见6.2,2006年版的5.6); 增加了带有视力矫正功能的眼面部防护产品的几何光学要求(见6.3); 一更改了不具备滤光效果的眼面部防护产品的可见光透射比要求(见7.1,2006年版的5.6.3); 一增加了散射光、反射比、交通信号灯识别等物理光学要求(见第7章); 一增加了防护区域要求(见8.1); 一更改了基本冲击性能要求(见8.2,2006年版的6.2); 一更改了高速粒子冲击防护性能要求(见8.3,2006年版的6.6); --增加了高重物体冲击防护性能要求(见8.4); 一更改了头带或头箍的要求(见8.5,2006年版的5.3); 一更改了镜片和成品的材料和表面质量要求(见8.6,2006年版的5.5); 一增加了耐紫外辐射性能要求(见8.8); -增加了阻燃性能要求(见8.10); -一增加了通风孔防刺穿性能要求(见8.11); 一更改了标识要求(见9.1,2006年版的5.5); 一增加了永久性要求(见9.2); -一增加了标识排列方法和示例(见9.3); 一增加了制造商提供的信息(见第10章); 删除了熔融金属和炽热固体防护性能(见2006年版的5.12); --删除了化学雾滴防护性能(见2006年版的5.13); -删除了粉尘防护性能(见2006年版的5.14); 删除了刺激性气体防护性能(见2006年版的5.15); -一删除了技术性能试验方法(见2006年版的第6章); 一增加了眼面部防护用头部模型(见附录A); -增加了视野测量方法(见附录B); Ⅲ
G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