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T 1973-2006 电池用炭棒.pdf

电池,轻工
文档页数:20
文档大小:4.92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轻工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ICS29.220 分类号:K82 备案号:18935-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1973-2006 代替QB/T1973一1994 电池用炭棒 Carbon rods for batteries 2006-09-14发布 2007-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 1 4分类. 5要求......... 2 6试验方法........ ..3 7检验规则.... ....3 8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炭棒电阻率的测定.. 附录B(规范性附录)炭棒抗断强度的测定 .7 附录C(规范性附录)炭棒透气率的测定. ....8 附录D(规范性附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炭棒中铁量(第一方法).10 附录E(规范性附录)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定炭棒中铁量(第二方法)12 附录F(规范性附录)炭棒灰分量的测定.. .14 附录G(规范性附录)炭棒渗液性的测定. ...15 附录H(规范性附录)炭棒透液压力的测定. ....... .........16 QB/T1973-2006 前言 本标准是对QBT1973一1994《电池用炭棒》的修订. 本标准与QB/T1973一1994相比,主要技术性差异如下: 一R14炭棒长度增加了一个技术指标:47mm;R20的炭棒长度增加了两个技术指标:56mm和 56.5mm. —一修改了外观要求,增加了浸蜡后的炭棒表面应无目视可见的余蜡等项要求. 一一氯化锌型炭棒透气率的指标由原来的≤0.50mL/min改为≤0.20mL/min. 一一增加了对氯化铵型炭棒透气率的要求,具体指标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一一氯化锌型炭棒的铁含量由原来的≤0.70%改为≤0.60%,氯化铵型炭棒的铁含量由原来的 ≤1.00%改为≤0.80%. ——增加了炭棒透液压力的检测方法和要求. —修改了例行检验的检验规则,具体指标见本标准的表4. —一原测定炭棒中铁含量的重铬酸钾容量法改为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并对原“磺基水杨酸分光光 度法测定炭棒中铁含量”的方法进行了改进. —一规定了在测定含蜡/油炭棒铁含量及灰分量时炭棒预处理的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A至附录H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原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6)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汤阴县天海碳素有限公司、国家轻工业电池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湖南省宁乡县长宁炭素制品有限公司、广西梧州新华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广 西梧州市炭素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文君、林佩云、刘燕、吴志刚、杨红林、陈金汉、张世涌.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原轻工业部发布的轻工行业标准QB/T1973一1994《电池用炭棒》.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ZBK82001-1988、QB/T1973-1994. I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