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QB/T1630-92 日用塘瓷烧成窑炉热平衡 测试方法 1992-11-10发布 1993-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QB/T 1630-92 日用搪瓷烧成窑炉热平衡测试方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日用糖瓷烧成窑炉热平衡的测定与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固体、液体、气体燃料,电为能源的日用搪瓷烧成窑炉。
2测定基准 2.1窑炉状态 热平衡测定时,被测窑炉必须工况稳定、运行正常。
2.2基准温度 采用环境温度为基准温度。
2.3燃料发热量 以燃料应用基低位发热量为基准。
2.4计算基准 2.4.1助燃空气采用下列空气组成。
按体积百分数氧气(02)21.0%;氮气(N2)79.0%。
按质量百分数氧气(02)23.2%;氮气(N2)76.8%。
2.4.2质量采用千克(kg)为基准。
2.4.3热量采用千焦(kJ)为基准。
2.4.4时间采用小时(h)为基准。
2.4.5气体的体积采用标准状态(0°℃,1.01325×10Pa)下的体积量为基准。
2.5测定时间 连续测定1个班次。
3测定体系 测定体系包括窑炉本体、干燥室、热交换带、废气烟道余热回收装置。
以窑体的外表 面和物料进出窑体的界面作为体系与外界的分界面。
4热平衡原则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Q=Q出 (4-1) 5热平衡模型 热平衡模型见图1。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1992一11一10批准 1993-07-01实施 -1
QB/T1630-92 QssQ Q... Q' e 窑 干燥室 Q Q Q. Q. Q. Q Q--燃料化学热或电能转换热; Q',--干燥制品耗热; Q-燃料带人显热; Q'--干燥室金属运载工具(吊篮、烘架、链条)热损; Q-干燥室外供热; Q'。
-水分汽化吸热; Q--风幕耗电能; Q'o---干燥室体散热; Q--余热回收耗电能; Q'-排烟热损; Q'-烧成制品耗热; Q'2-干燥室热气溢流热损; Q'2-金属运载工具热损; Q's-灰渣显热; Q';鱼鳞板热损; Q 一灰渣中碳的化学热; Q'-顶槽溢流热损; Q'1s- -燃料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 Q's-窑体散热; Q' -其他热损; Q"。
--孔口辐射热损; Q- 出窑烟气带入干燥房的热 图 1 6测定项目与测定方法 6.1 能源系统见表1。
表1 序号 测 定 项 目 测量仪表 取值方法 测 定 点 1 燃料温度 水银温度计、铂电阻 小时平均值 进炉膛前 点温计等 2 燃料成分和热值 元素或工业分析 进炉膛前 3 燃料耗量 流量计、衡器 小时平均值 进炉膛前 4 供热电能耗量(包括风幕耗量) 电度表 小时平均值
QB/T 1630-92 续表1 序号 测 定 项 目 测量仪表 取值方法 测定 点 5 助燃气、雾化气温度 水银温度计、铂电阻 进炉膛前 点温计等 6 助燃气、雾化气量(或流速) 毕托管、风速仪 几次平均值 进风口或管道 7 干灰渣量 衡器 测定期间班次总量 8 灰渣温度测定 点温计、表面温度计 及时测定 离开体系界面 9 灰渣含碳量 渣含碳量分析 6.2 窑炉本体见表2。
表2 序号 测 定 项 目 仪 表 取值方法 测 定 点 10 窑体平均温度(窑顶、侧墙、窑 点温计、红外测温仪 几段平均值 窑顶、侧、底 底) 11 窑体外壁面积 实测或见图纸 窑外壁 12 窑体外空气温度(窑顶、侧瑞) 点温计、水银温度计 对应点平均值 窑外壁1m处 13 墙圈烟道火焰平均温度 热电偶 窑顶插入 141 烟道外保温层层间温度 热电偶 窑顶插入 15 烧成室进出口温度 光学高温计、红外测 班次平均值 进出口截面中心处 温仪、热电偶 16 烧成室进出口截面尺寸 实测或见图纸 17 烧成室进出口外对应空气温度 水银温度计、点温计 进出口1m处 18 燃烧室最高温度 光学高温计、热电偶 19 加煤口尺寸及开启时间 实测或见图纸 20 出渣口温度 红外测温仪、热电偶 小时平均值 出渣口 21 出渣口面积 实测或见图纸 出渣口 22 烧架出窑温度 红外测温仪 几次平均值 窑出口处 23 烧架进窑温度 红外测温仪 几次平均值 窑进口处 24 制品进窑温度 红外测温仪 几次平均值 窑进口处 25 制品出窑温度 红外测温仪 几次平均值 窑出口处 26 鱼鳞板出窑温度 红外测温仪 几次平均值 窑顶出口处 27 鱼鳞板进窑温度 红外测温仪 几次平均值 窑顶进口处 28 鱼鳞板在窑内平均温度 红外测温仪或点温计 窑顶 29 窑顶吊杆平均温度 红外测温仪或点温计 窑项 30 烧架、鱼鳞板、吊杆质量 按图计算或称量 31 烧成室空间最高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