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91.100.40 Q23 JG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 JG/T364-2012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格栅 Fiber-reinforced posite grids 2012-02-09发布 2012-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 JG/T364-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制品与构配件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大学、四川航天拓鑫玄武岩实业有限公司、南京海拓复合材料有限责任 公司、哈尔滨瀚辰玄武岩纤维有限公司、西南科技大学、河北通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勇新、岳清瑞、欧阳煜、鲜平、曹柏青、包兆鼎、赵云鹏、王汝恒、戴存武、谢巍. I JG/T364-2012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格栅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格栅(简称为纤维格栅)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规格和标记,要求,试 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提高结构性能的柔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格栅.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689.3一2001增强材料机织物试验方法 GB/T18374-2008增强材料术语及定义 GB/T21825一2008玻璃纤维土工格栅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网眼目数mesh number 沿经向(纬向)每25.4mm长度内的孔数. 3.2 极限抗拉承载力ultimate capacity 试样发生断裂时所承受的最大荷载. 3.3 单位宽度抗拉刚度stiffness 单位宽度试样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4分类、规格和标记 4.1分类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格栅按纤维的类型分为: a)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格栅,代号为C; b)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格栅,代号为G; c)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格栅,代号为B. 4.2规格 4.2.1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格栅按目数分为目数1和目数2. 4.2.2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格栅按极限承载力分为30kN/m、50kN/m、100kN/m、150kN/m200kN/m、 1 JG/T364-2012 600kN/m、1000kN/m 其他规格由供求双方共同商定. 4.2.3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格栅按宽度分为500mm、1000mm、1500mm和2000mm 其他规格由供 求双方共同商定. 4.3标记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格栅按纤维类型、目数、极限抗拉承载力、宽度和标准号进行标记. 口-口-口-口-JG/T364—2012 宽度(mm) 极限抗拉承载力(kN/m) 一目数 纤维类型 示例: 目数为2,极限抗拉承载力为100kN/m 宽度为1500mm的玄武岩格栅,标记为:B-2-100-1500-JG/T364一2012 5要求 5.1外观及尺寸偏差 5.1.1外观应色泽均匀,纤维束排列整齐,表面千净,不应夹有杂物、灰尘和其他污染物. 5.1.2径向和纬向纤维束不应出现缺束、断束等情况;每米宽幅内纬向不应出现大于10cm的网眼 抽缩. 5.1.3网眼目数为1的网孔尺寸偏差为士2mm 目数为2的网孔尺寸偏差为士1mm. 5.2力学性能 极限抗拉承载力、断裂伸长率和单位宽度抗拉刚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纤维格栅的力学性能 极限抗拉承载力/(kN/m) 单位宽度抗拉刚度 断裂伸长率/ 纤维类型 GPa % 径向 纬向 ≥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格栅C 规格中标记值 规格中标记值 ≥1.5 180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格栅G 规格中标记值 规格中标记值 ≥2.0 35 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格栅B 规格中标记值 规格中标记值 ≥1.8 37 6试验方法 6.1外观质量 在正常(光)照度下,距离0.5m 目测和使用精度为1mm的量具进行检验. 6.2网眼目数 应按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测定. 2 JG/T364-2012 6.3力学性能 极限抗拉承载力、断裂伸长率和单位宽度抗拉刚度应按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测定. 7检验规则 7.1检验分类 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2检验项目 7.2.1出厂检验对每批产品进行外观、尺寸偏差和抗拉刚度的检验. 7.2.2型式检验对第5章要求的全部项目进行检验. 在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或者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时; b)正式生产后,如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正常生产每年不少于一次; d)停产六个月以上恢复生产时; e)出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