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01 B15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5800—2009 代替GB/T15800一1995 棉铃虫测报调查规范 Rules for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of the cotton bollworm [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 2009-03-27发布 2009-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15800-2009 目次 前言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3越冬基数调查 4成虫诱测 丰丰 2 5严重发生年份麦田一代发生情况调查 3 6棉田系统调查 3 7大田普查 .4 8棉花生育期调查 4 9测报资料的统计汇总 5 10监测预报数据的传递 附录A(规范性附录)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棉铃虫 8 附录B(规范性附录)农作物病虫测报资料统计(汇总)表册棉铃虫24 附录C(规范性附录)棉铃虫模式报表 39 附录D(资料性附录)棉铃虫滞育蛹和非滞育的区别44 附录E(资料性附录)棉铃虫性诱剂有效组分 45 I GB/T15800—2009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15800一1995《棉铃虫测报调查规范》. 本标准与GB/T15800一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a)增加了“术语和定义”部分,其中定义了棉铃虫的发生世代、发生期和发生程度等内容; b)原版本棉铃虫拉丁名为Heliothis 本标准改为Helicoverpa; c)以棉铃虫越冬蛹的调查代替越冬幼虫调查; d)将原版本“早春灯光诱蛾”、“杨树枝把诱蛾”和“性诱剂诱蛾”三种成虫诱测方法归纳为“成虫 诱测”,增加了多功能自动虫情测报灯为诱测工具,规定设置标准和诱蛾时间; )增加了棉铃虫严重发生年份麦田一代发生系统调查内容; f)将原版本“棉田虫量和天敌调查”改为“棉田系统调查”; g)将原版本“第一代和其他各代棉田外的幼虫量调查”和“大田棉铃虫发生防治情况普查”合并 为“大田普查”; h)删除了棉花生育期调查中“棉花生育状况调查”; i)增加北方棉区第四代棉铃虫为害损失统计计算公式; j)增加了“监测预报数据的传递”部分和附录C(规范性附录)“棉铃虫模式报表”; k)“棉铃虫调查资料表册”和“棉铃虫测报资料统计(汇总)表册”,在正文和附录中进行了规范.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D、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玉英、屈西峰、夏冰.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5800-1995. GB/T15800—2009 棉铃虫测报调查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棉铃虫越冬基数调查、成虫诱测、严重发生年份麦田一代发生情况调查、棉田系统调 查、大田普查、棉花生育期调查、测报资料的统计汇总、监测预报数据传递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棉铃虫测报调查,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总虫(蛹)量total number of larva(pupa) 观测区里的各种寄主作物上的发生虫()量. 2.2 发生世代generation emergence 发生世代的表述方法一律以卵的开始出现作为下一个世代的开始,对以蛹越冬的区域,发生世代的 表述方法:越冬代、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对无越冬的区域,发生世代的表述方法:第一代、第二 代、第三代. 2.3 发生期emergence period 各代各虫态发生期分别称为“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终见期”.调查某代某虫态首见日 为其始见期;各代某虫态发生数量达该代该虫态累计总量的16%、50%、84%的日期分别称其始盛期、 高峰期、盛末期;发生盛期通常为从始盛期始至盛末期止;连续调查3d未见某代某虫态,则末次见虫日 为其终见期. 2.4 发生程度emergence degree 发生程度分为轻发生(1级)、偏轻发生(2级)、中发生(3级)、偏重发生(4级)、大发生(5级)五级, 以害虫发生高峰期的虫量或卵量表示. 3越冬基数调查 3.1冬前越冬量调查 3.1.1调查时间 10月下旬或11月上句, 3.1.2调查作物 当地最末一代棉铃虫主要寄主作物田,如棉花、玉米、花生、大豆、谷子、高粱等. 3.1.3取样方法 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各类作物累计不少于20m2 挖蛹深度不少于15cm 每块地随机取5点, 兼顾地边和中间,调查记载数、滞育数(滞育蛹和非滞育蛹的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