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 B1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2101.4-2009 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第4部分:枯萎病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valuating resistance of cotton to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Part 4:Fusarium wilt 2009-10-30发布 2009-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2101.4—2009 前言 GB/T22101《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一第1部分:棉铃虫; ——第2部分:蚜虫; —第3部分:红铃虫; —第4部分:枯萎病; —第5部分:黄萎病. 本部分是GB/T22101的第4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简桂良、孙文姬、马存、石磊岩、邹亚飞、郭荣. GB/T22101.4-2009 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第4部分:枯萎病 1范围 GB/T22101的本部分规定了棉花抗枯萎病[病原菌:尖镰孢萎专化型(Fusarium0xy5 porum Schl f.sp.vasinfectum(Atk.)Snyder et Hansen.]的鉴定方法和抗性评定标准. 本部分适用于棉花抗枯萎病性鉴定和抗性评定,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22101的本部分. 2.1 发病率rate of infected 发病棉苗占总棉苗数的百分率. 2.2 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 全面考核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的综合指标. 3病原菌的培养 3.1培养病原菌的基本设备 恒温箱、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冰箱、可控温的温室(使温度保持在20℃~28℃之间)、塑料 盆、铝锅、电炉、培养皿、试管、剪子、银子、广口瓶、酒精灯等. 3.2鉴定所用枯萎病菌小种 由于棉花枯萎病菌7号小种分布最广,为此宜选用7号小种,但各地亦可根据当地的优势小种,选 择所用菌系. 3.3枯萎病病原菌培养 枯萎病病原菌(参见附录A)菌种培养物采用麦粒或麦粒砂培养(麦砂比为3:1),先将麦粒用水浸 泡12h以上,再用水煮涨为止,沥于水分后拌入细砂,装人广口瓶,湿热灭菌2h;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已 培养好的枯萎病菌平板或斜面接人其中,随后置于25℃温箱培养7d~10d. 3.4鉴定用病土的接菌 用筛过的无病土,经160℃干热灭菌.然后,将病菌麦粒或麦粒砂培养物按土重的2%~3%的比 例加人到灭菌土中,混合均匀.用干净的报纸卷成直径6cm、高8cm的有底纸钵,将已混均匀的带菌 土装人钵中,至2/3高度,随后将其装入30cmX20cmX9cm的塑料盆中,待用. 3.5鉴定材料种植方法 鉴定材料种植于温室,采用纸钵土壤接菌盆栽法.3次重复,每重复一盆12钵,每个鉴定材料3盆, 共36钵;播种前每盆先浇300mL自来水,使钵中的土吸足水分,随后将已催芽的待鉴定品种的种子先 拌5%的多菌灵杀菌剂,再摆放于钵中,每体6粒~8粒棉籽;然后用无菌土覆盖(高度与钵平齐),再浇 入200mL自来水. 3.6标准对照 鉴定中选用-一个感病对照和一个抗病对照,抗病对照采用“86-1号”,感病对照可选用“冀棉11号” 1 GB/T22101.4—2009 或“鄂荆1号”或本地区的常规感病品种.抗病对照选择标准为在常规接菌量下病情指数小于10的品 种;感病对照选择标准为在常规接菌量下病情指数大于50的品种. 4调查记载方法 4.1棉苗的管理 播种后将塑料盆置于温室中,进行育苗,温室温度保持在23℃~28℃之间,切勿超过30℃,进行 精心管理.棉苗拱土前,只要体中土壤不会太干,一般不要再浇水.棉苗出土后,注意保持盆中的于湿 度,土壤湿度保持在60%~80%为宜,早晚注意温度变化,防止温度过高和过低. 4.2发病调查 在棉苗第一片真叶长出后,棉花枯萎病陆续开始发生,在播种后一个月左右开始调查各品种的枯萎 病发生情况,调查鉴定结果记录到鉴定结果原始记录表,见附录B.采用5级分级法,可进行数次调查, 当感病对照病情指数达50以上时,即可全面调查各品种的发病率,求出病情指数,进行校正后,评判各 品种的抗病水平. 4.3调查分级标准 温室苗期棉花枯萎病的主要症状为青枯型和黄色网纹型,真叶和子叶发生萎蒋,叶片变软,下垂,叶 缘开始凋枯,叶脉变黄,以致叶片枯萎,棉株死亡.各病级分级标准如下: 0级:棉株健康,无病叶,生长正常 1级:棉株1片~2片子叶变黄萎. 2级:棉株2片子叶和1片真叶变黄萎篇,叶脉呈黄色网纹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