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 581.714 外径千分尺 GB1216-85 Micrometers 代替GB1216-75 1引言 1.1本标准适用于分度值0.01mm,测微螺杆螺距0.5mm和量程为25mm,测量范围为1000mm的 外径千分尺(以下简称“千分尺"). 1.2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3611-1978《外径千分尺》. 2术语和定义 2.1千分尺 利用螺旋副原理对弧形尺架上两测量面间分隔的距离进行读数的通用长度测量工具. 2.2示值误差 刻度指示值与两测量面实际分隔的距离之差. 2.3测微头的移动偏差 沿测微螺杆全量程得到的读数偏差曲线,曲线的最高点与最低点在纵坐标上最大差值. 3型式、基本参数与尺寸 3.1千分尺的型式(如图1和图2)和测量范围如下: 0~25 25~50 50~75 75~100 100~125 125~150 150~175 175~200, 200~225, 225~250, 250~275, 275~300 300~325 325~350, 350~375 375~400, 400~425 425~ 450 450~475 475~500, 500~600 600~700 700~800 *006~008 900~1000mm. 注:测量范图300mm上的干分尺允许制成可调式或可换式测站. 测致 尺架测站螺杆 分司 测力装置 8 隔热装置 图1测砧为固定式的千分尺 国家标准局1985-04-23发布 1986-03-01实施
GB1216-85 可换测站 目预力装置 微分类 站调螺行 定套管 测站 快紧供置 尺架 测螺杆 隔热装置 图2测砧为可调式或可换式的干分尺 注:上图仅供图解说明,不供表示详细结构之用. 3.2刻度数字 0~500mm测砧为固定式千分尺,固定套管的刻度数字,除了特别规定以外,应参照表1. 表1 利量范围mm 刻度数字标记 0~25 100~125 200~225 300~325 400~425 0,5 10 15 20 25 25 -60 126~150 225~250 325~350 425~450 25 30 35 40 45 50 50~75 150~175 250~275 350~375 450 ~475 50 55 60 65 70 75 75~ 100 175~200 275~300 375~400 475~500 75 80 85 90 95 100 3.3测微螺杆和测砧的测量端直径应为6.5mm或8mm. 3.4千分尺应具有测力装置、隔热装置和紧固测微螺杆的锁紧装置. 技术要求 4.1千分尺不得有影响使用的外部缺陷. 4.2相互作用 4.2.1干分尺测微螺杆的移动应平稳,无卡住现象,其轴向和径向间隙不大于0.01mm. 4.2.2千分尺二测量面不应有明显错位. 4.2.3千分尺锁紧装置应能保证牢固地锁紧测微螺杆,锁紧时,两测量面间距离变化不大于2μm. 4.3固定套管织刻线和微分筒上的刻线宽度应为0.15~0.20mm,刻线宽度差应不大于0.03mm. 4.4千分尺对零位时,微分筒锥面的端面至固定套管刻线的距离,允许压线不大于0.05mm,离线 不大于0.1mm. 4.6千分尺测量面应镇硬质合金.硬度应不低于HV766(~HRC62),对不锈钢制造的测微螺杆
GB 1216-85 和测砧,其硬度应不低于HV530(~HRC51). 4.1千分尺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应不大于R0.04pm(按GB1031一83《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 值》). 4.8千分尺测量面与球面接触时的测力应不大于表2规定. 表2 测力 测力变化 润量范围mm N 0~500 6~10 2 >500 ~1000 8~12 2 4.9千分尺测量面平面度应不大于0.6μm. 4.10千分尺测微头在25mm量程范围内的移动偏差应不超过3μm, 4.11千分尺的示值误差,两测量面的平行度以及尺架沿测微螺杆轴线方向受10N时变形应不大于 表3规定. 表3 示值误差 平行度 尺架受10N力时变形 测录范围 mm μm 0~25 25~50 4 2 2 50~75 75~100 5 3 3 100~125 125~150 6 150~175 175~200 5 5 200~225 225~250 8 6 6 250~275 275~300 9 6 300~325 350~375 325~350 375~400 11 9 8 400~425 450~475 425~450 475~500 13 11 10 500~600 15 12 12 600~700 16 14 14 700~800 18 16 16 800~900 20 1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