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11. 020 S0 0 SOO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391-2024 代替WS/T391-2012 CT检查操作规程 Computer tomography examination procedure 2024-07-23发布 2025-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
WS/T 391-2024 前言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本标准代替WS/T391-2012《CT检查操作规程》,与WS/T391-2012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 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在头颈部检查部分,更改了扫描管电压及管电流设置、重建具体方法及增强扫描过程中涉及的 对比剂流量、流速设置,更改了扫描定位(见5.2,2012年版的5.2); 在腹部检查部分,更改了扫描情况的设定、扫描层厚的设置(见5.4,2012年版的5.4): 在骨关节检查部分,更改了层厚设置(见5.5,2012年版的5.5): 更改了颅脑检查及颅脑灌注检查部分原有的多个扫描参数,包括管电压、管电流及扫描层厚, 更改了对比剂注射剂量及流速(见附录A,2012年版的附录A): 增加了儿童CT检查的特殊要求(见附录C). 本标准由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医疗服务标准专业委员会负责技术审查和技术咨询,由国家卫生 健康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负责协调性和格式审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负责业务管理、法规司 负责统筹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青 岛大学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南 大学湘雅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克、刘辉、赵鹏飞、陈海松、范丽、荆利娜、郝大鹏、范国光、张立娜、廖 伟华. 本标准于2012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WS/T 391-2024 CT检查操作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CT检查前准备、技术方法、程序及影像显示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技人员对患者进行CT检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 GBZ130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平扫plain scan 普通扫描 非增强扫描(non-contrastscan) 不用对比剂增强或造影的扫描.扫描方位多采用横断层面,检查颅脑以及头面部病变有时可加用冠 状层面扫描. 3.2 增强扫描contrastscan 血管内注射对比剂后再行扫描的方法.目的是提高病变组织同正常组织的密度差,以显示平扫上未 被显示或显示不清的病变,病变有无强化及强化类型,有助于病变的定性. 3.3 薄层扫描thin slicescan 扫描层厚≤3mm的扫描.其优点是减少了部分容积效应,能更好地显示病变的细节,一般用于检 查较小的病灶或组织器官.如需进行三维重组等后处理,亦需用薄层扫描,扫描层厚越薄,重建图像质 量越高. 3. 4 重叠扫描overlap scan
WS/T 391-2024 非螺旋扫描时,设置层距小于层厚,或螺旋扫描时,螺距小于1,使相邻的扫描层面有部分重叠. 重叠扫描可减少部分容积效应,避免遗漏小的病灶,但重叠越多,患者接受的X线剂量越大. 3. 5 高分辨率CT扫描high-resolution CT,HRCT 采用薄层扫描、高空间分辨率算法重建及特殊的滤波处理,可取得有良好空间分辨率的CT图像,对 显示小病灶及细微结构优于常规CT扫描.常用于肺部弥漫性间质性或结节性病变、垂体、内耳和肾上腺 等部位疾病的检查. 3. 6 靶扫描targetscan 感兴趣区的放大扫描,即先设定感兴趣区,作为扫描视野,然后扫描.可提高空间分辨率. 3. 7 靶重建targetreconstruction 在常规螺旋CT数据的基础上缩小显示野的重建方法.其优点是不需再扫描,但不增加信息. 4CT辐射防护 应遵循尽可能低的剂量(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ALARA)原则设置扫描参数.CT 辐射 防护参见GBZ130. 5CT检查技术 5.1颅脑检查 5.1.1颅脑常规检查要求如下: 扫描前准备:去除被检者扫描区域表面(头颅表面)金属物及异物: 一扫描体位: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头置于头架中,下颌内收,头颅左右对称: 一扫描范围:从基线向上扫描至颅顶: 一扫描基线:多选用听毗线(即外与外耳道的连线): 扫描条件:120kV~130kV:190mAs~430mAs:未成年人100KV~120kV:0岁~1岁: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