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选择题考点 第1章城镇道路工程 页码 考点 沥青贯入式与沥青表面处治路面适用于支路、停车场 P1 适用于各交通等级:只要是混凝土类的,都适用于各交通等级,如沥青混凝土、普通混凝土、钢筋混 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路面 考虑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及对沿线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
P1P2 主于路以交通功能为主,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是市道路网的主要骨架。
支路为次干路和居住区、工业区、交通设施等内部道路的连接线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 为主 面层:直接承受汽车车轮作用(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抗疫劳、抗水损 P3 害能力:抗滑能力、平整度) 基层:承重: 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机质的细粒土,不适于做路基填料(需用:掺加石灰或水泥等结合 P3 料改善) 沥青路面基层:应根据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选择基层材料: 材料 适宜场合 热拌沥青碎石 重交通及以下道路基层 石灰粉煤灰稳定类材料 特重,重交通的下基层 P5 (二) 石灰稳定类材料 各类交通等级的下基层 中,轻交通的基层 级配壁石 中、轻交通道路的下基层 轻交通道路基层 级配卧石 轻交通道路的下基层 密级配:AC型混合料及骨架型混合料SMA P5 半开级配:热拌沥青碎石AM 开级配:OGFC排水沥青混合料 沥青贯入式厚度不超过100mm P6 降噪排水路面结构组合一般为:上面层采用OGFC沥青混合料,中面层、下面层采用密级配沥青混合 料 混凝土面层下设置基层的作用:防止或减轻唧泥。
极底脱空和错台等病害: P6 在垫层共同作用下,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对混凝土面层的不利影响: 为混凝土面层施工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工作面,并改善接缝的传荷能力 特重交通宜选用贫混凝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基层:[特混] P6 重交通宜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基层:[重稳] 中、轻交通宜选择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基层[中轻粒料] P7 水泥混凝土面层自由边缘,承受繁重交通的胀缝、施工缝,小于90”的面层角隅,下穿市政管线路 段,以及雨水口和地下设施的检查井周围,面层应配筋补强。
P7 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较大的粗糙度,即具备较高的抗滑性,以提高行车安全性。
可采用刻槽、压糖、 拉或拉毛等方法形成面层的构造深度 水泥混凝土原材料: P7 粗集料:碎砾石不得大于26.5mm:碎石不得大于31.5mm:砾石不宜大于19mm:钢纤维混凝土不宜大 于19mm 细度模数2.5以上粗砂、中砂:海砂不得直接用于面层: P8 毛细水可在毛细作用下逆重力方向上升一定高度,在0℃以下仍能移动、积聚,发生冻胀 P11 坚硬、半坚硬状态:<0: 硬塑:0≤1L<0.5:软期:0.5≤IL<1:流塑:IL≥1
P12 路基处理常用方法:掺灰、好土改良:换填:加铺土工格栅、土工布补强:抛石挤淤:路基打石灰桩 挤密土方:路基堆载预压、压实 P14 石方路基:先码砌边部,后逐层水平填筑石料:选用12t以上振动压路机、25t以上轮胎:2.5t夯锤 P16 石灰稳定土强度未充分形成表面遇水软化,易产生唧浆冲刷破坏: 若三氧化碳含量偏高,易使路面起携,影响道路基层和面层的弯沉值 土工织物软体沉排防护,应验算排体抗浮、排体压块抗滑、排体整体抗滑三方面稳定性 P19 确定土工模袋的厚度应考虑抵抗弯曲应力、抵抗浮动力两方面因素。
具备条件的道路宜采用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集成的先进施工技术,如利用卫星定位、三维数据模 P22 型(BIM)、激光控制等,结合优化的数据设计实施的智能控制、智能引导、智能摊铺、智能压实、 无人化摊铺。
预制混凝土砌块路面: P29 砌块面层与基层之间设整平层(可采用预拌干硬性水泥砂浆,虚铺系数试验确定) 砌块路面勾缝时,应设置胀缝,间距宜为20-50m:采用水泥混凝土做基层时,铺砌面层胀缝与基层 胀缝对齐 方转步道: (1)人行道铺设以侧石顶面为基准:人行道施工与斜坡、踏步、挡土墙结合进行:弯道外侧接缝宽 P29 度≤6mm:弯道内侧接缝宽度=2mm; (2)无障码设施: 行进盲道与提示盲道不得混用:盲道避开树池、检查井、杆线障碍物:路口处盲道铺设成无障碍形式 1) 墙体每日连续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m,分段砌筑时,分段位置应设在基础变形缝部位。
2) 相邻砌筑段高差不宜超过1.2m P37 3) 砌块应上下错缝,丁顺排列,内外搭接,砂浆应饱满。
砌缝应横平竖直,砌缝的宽度,对粗粒 石应不大于20mm,对混凝土预制块不大于10m,上下层竖缝错开的距离不小于100mm,同时在 丁石的上层或下层不宜有整缝 4) 勾缝砂浆的强度等级不低于砌体砂浆的强度等级,且不低于M10 第2章城市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