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 无粘结预应力筋工工艺.doc

035,筋工,粘结,预应力,文档模板
文档页数:9
文档大小:63KB
文档格式:doc
文档分类:文档模板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日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无粘结预应力筋工 1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8度抗震设防的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2施工准备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制作无粘结筋用的钢丝和钢绞线应符合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钢丝》(GB5223 85)、《预应力混凝土钢绞线》(GB5224-85)的规定.

2.1.2无粘结筋的涂料层采用“专用建筑油脂”,其性能、产品质量指标应符合湖南省标准局 1983年6月6日发布,1983年7月1日试行“无粘结预应力筋用润滑防锈脂技术条件”的要求.

2.1.3无粘结筋包裹层材料采用低密度高压聚乙烯(温度在190℃时,融熔指数为1.5~5范围 内).

2.1.4已制作完毕的无粘结筋成品的质量要求应符合北京地区标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 构体系(BUPC)设计与施工规作(试行)》(DBJ01-7-90)第二部分第二章第2.2.5条的要求(见表4 44).

无粘结筋用钢丝、钢绞线、不允许有死弯,见死弯必须切断.

钢丝应为通长,严禁有接头.

2.1.5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用的甲型、乙型锚固系统构造、技术要求等,必须符合 DBJ01-7-90第二部分第三章所提出的要求.

甲型、乙型锚固系统的构造见图4-52~4-57. 甲型、乙型锚具的性能及条件见表4-45.

通常钢丝束配用甲型或乙型,钢绞线配用乙型.

2.1.6配套张拉设备有油泵及千斤顶,其技术性能详见表4-46.

机具有顶压器(液压和弹簧两 种)、张拉杆、工具锚等.

2.2作业条件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2.2.1张拉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一般不低于设计强度的70%,有试验报告单.

2.2.2无粘结筋配制及钢筋加工完成.

2.2.3锚具已经检查验收.

2.2.4张拉设备已经过检定,机具已准备就绪.

2.2.5张拉部位的脚手架及防护栏搭设已完成,并经检查符合作业要求.

2.2.6已按设计提出的要求对无粘结筋的张拉顺序、张拉值、伸长值、无粘结筋的铺设以及操 作、质量标准等进行了技术交底.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一梁、板模板支措 非预应力下钢筋铺放、绑扎 无粘结预应力筋铺放、端部节点安装 非预应力上钢筋铺放、绑扎 无粘结预应力起拱、绑扎 隐检验收 混凝土浇筑及振揭 混凝土养护 张拉 端部处理 甲、 3.2检查修补无粘结筋:无粘结筋进场后,应及时核查筋的规格、尺寸和数量,逐根检查筋的外 包裹层质量及端部配件,对配有甲锚钢丝束,应认真检查锚杯内外螺纹、缴头外形尺寸、漏现象 等,并将定位连杆拧入锚杯内,拧入深度见表4-47.经检查无误后,可分类堆放.

对包裹层破损的无 粘结筋,用塑料胶条修补.

3.3端模预留孔位置:在张拉端帮模外侧,按施工图所注无粘结筋位置弹线、编号和钻孔.

配甲 锚筋孔径为p40,配乙锚筋孔径为p30.

3.4承压板的安装:无粘结筋张拉端均设承压板,安装中应防止由于承压板端面倾斜造成张拉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月日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油缸与承压板互不垂直,而影响张拉正常进行.

承压板垂直偏差详见4.3条.

3.5铺放无粘结筋:通常无粘结筋的配置有单向和双向曲线配置两种.

铺放应注意: 3.5.1为保证无粘结筋的曲线矢高要求,无粘结筋应和同方向非预应力筋配置在同一水平位置 (跨中和支座处).

3.5.2铺放前,应设铁马凳,以控制无粘结筋的曲率,一般每隔2m设一马凳,马凳的高度根据设 计要求确定.

跨中处可不设马凳,直接绑扎在底筋上.

3.5.3双向曲线配置时,还应注意筋的铺放顺序.

由于筋的各点起伏高度不同,必然出现两向配 筋交错相压.

为避免铺放时穿筋,施工前必须进行人工或电算编序.

编序方法是将各向无粘结筋的 交叉点处的标高(从板底至无粘结筋上皮的高度)标出,对各交叉点相应的两个标高分别进行比较, 若一个方向某一筋的各点标高均分别低于与其相交的各筋相应点标高时,则此筋就可以先放置.

按 此规律找出铺放顺序.

按此顺序,在非预应力筋底筋绑完后,将无粘结筋铺放在模板中.

3.5.4无粘结筋应铺设在电线管的下面,避免无粘结筋张拉产生向下分力,导致电线管弯曲及 其下面混凝土破碎.

3.6端部节点安装: 3.6.1甲型锚固系统张拉端安装:将塑料保护套筒轻轻打入承压板预留孔内,以防止浇筑混凝 土时,水泥浆流入锚杯丝扣内,而影响张拉.

并按设计要求,确定锚杯预埋深度.

为保证其位置正确, 可通过定位连杆来实现.

定位连杆长度为160mm,二端带有丝扣,将一端拧入锚杯内(其规定拧入长 度详见表4-47),顶紧杯内各钢丝头,另端固定在端模上.

通过测量定位杆露在端模外的尺寸来核 对锚杯埋入深度.

在定位操作过程中,对锚杯预埋深度要做到逐根检查、核对,严格控制定位连杆的 外露尺寸.

连杆外露尺寸允许偏差详见表4-47,外露尺寸按图4-58进行计算.

L =A-B-△L30-C 式中L-一连杆露在端模外的尺寸(mm): A--连杆长度: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B-一连杆拧入锚杯的规定长度: AL一一无粘结筋张拉后计算伸长值(mm): C一一端模板的厚度(mm).

3.6.2甲型锚固系统固定端的安装:按设计要求的标高,将锚固端七孔锚板用铅丝绑在非预应 力筋或附加筋上,并在其前区配置螺旋筋,以增强混凝土局部承压强度.

钢丝镦头应与锚板贴紧、齐 平,不允许有错落现象.

3.6.3乙型锚固系统张拉端的安装:安装时,将无粘结筋从承压板预留孔洞穿出,其与承压板垂 直区段用铅丝绑牢,束的外露长度与端模内侧平直区段长度要求见表4-47.

当安装锚具凹进混凝土 的张拉端时,塑料塞表面需涂油,防止与混凝土粘结.

同时在浇筑混凝土前,须在承压板内表面位置 将预应力筋外包塑料管沿周围割断,张拉时再将其拿掉.

3.6.4乙型锚固系统锚固端的安装:按设计要求固定在模板内,并配置螺旋筋.

采用钢绞线固定 端需要散发,钢丝为七孔板缴头.

3.7绑扎:检查塑料保护套筒无损坏后.

将软塑料管两端分别绑在保护套筒和无粘结筋上,并按 设计要求标高将无粘结筋绑在板端非预应力筋或附加筋上,绑扎时,应保护无粘结筋与锚杯轴线重 合,并垂直于承压板,以利张拉时锚杯能顺利拉出板端.

3.8起拱:绑完非预应力筋后,按施工图中无粘结筋的设计编号位置,将无粘结筋理直,找正各 筋曲线高度控制点下面的马凳位置进行绑牢,筋的起拱质量要求详见表4-47.

3.9混凝土浇筑及振捣: 3.9.1无粘结筋组装件铺放完毕后,应由施工单位、质量检查部门,会同设计单位联合进行隐检 验收,当确认合格后,浇筑混凝土.

3.9.2混凝土浇筑时,严禁踏压马凳及防止触动描具,确保无粘结筋束型及锚具的位置准确.

3.9.3张拉端及锚固端混凝土应认真振捣,严禁漏振,避免出现蜂窝麻面,保证其密实性,同时 严禁触碰张拉端塑料套筒,避免由于套筒脱落破坏面影响张拉进行.

3.10甲型锚具张拉工艺: 3.10.1施工准备:张拉前拆除定位连杆、端部模板,清理现场,支搭脚手架和防护拦板.

3.10.2设备安装:将张拉杆拧入锚杯内,安装千斤顶,锁紧张拉杆螺母(必须满扣).

千斤顶安装 位置应与无粘结筋在同一轴线上,并与承压板保持垂直.

如达不到要求,可用垫板垫在支承架的端 面上进行调整.

3.10.3张拉:接通油泵、加压.

当油压表达到5MPa时,停止加压,调整油缸位置后,继续加压,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月日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直至达到所需张拉值,关掉油泵电源,停止给油加压.

然后将锚杯外扣清刷干净,拧上螺母,再次接 通油泵,补拉到张拉力值,拧紧螺母.

采用电动油泵加压时,要控制给油速度,一般达到控制油压的给油时间不能低于0.5min. 张拉过程中,当个别钢丝发生断裂时,可相应降低张拉值.

但断裂数量不应超过同一截面预应力 筋总数的2%,对于多跨双向连续板,其同一截面按每跨计算.

3.10.4测量记录:为了校核预应力值,在张拉过程中,应分级随机记录无粘结筋的伸长值.

通常 每级取油压表读数,以10MPa的倍数为宜.

开始张拉时,无粘结筋在塑料套管内是自由放置的,要用一定张拉力使之收紧,这样就难以测出 张拉的开始点,即无粘结筋拉应力的零点,这一点在理论上是测量筋的伸长值的标记.

零点的确定方法是:将干斤顶加压到10MPa,在千斤顶上记下标记,作为测量无粘结筋伸长值的 起始点,见图4-59中4点,然后逐步增加压力至20MPa,直至达到要求的最后压力值,并分组记录 每级加压后筋的伸长值,可得出图4-59中B、C、D点.

由于在弹性范围内,伸长值与应力成正比,因 此可将图4-59中各点作成一直线并延长,与横轴相交于O点,此O点即是所求零点,无粘结束的 总伸长值应为AL 当实测伸长值与计算伸长值相差10%以上时,应进行分析研究.

实测伸长值大于计算伸长值10%以上时,应停止张拉,检查计量仪表是否有误,必要时,应重新校 核及标定.

实测伸长值小于计算伸长值10%以上时,应找出原因后可以继续加压或将无粘结束放松,进行第 二次张拉,但张拉应力均不能超过无粘结筋标准抗拉强度的75%.

3.10.5锚固及拆除设备:拧紧螺母后,可逐渐回油,放松无粘结筋,拆除千斤顶.

操作中回油应 缓慢进行,先切断电源,后搬动阀把至回油位置,然后给油将活塞退回原处,拆除千斤顶.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十二年老网站,真实资源!
高速直链,非网盘分享!浏览器直接下载、拒绝套路!
本站已在工信部及公安备案,真实可信!
手机扫码一键登录、无需填写资料及验证,支持QQ/微信/微博(建议QQ,支持手机快捷登录)
①升级会员方法:一键登录后->用户中心(右上角)->升级会员菜单
②注册登录、单独下载/升级会员、下载失败处理等任何问题,请加客服微信
不会操作?点此查看“会员注册登录方法”

投稿会员:woflyon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