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59.080.01 CCS W 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0275-2021 纺织品 双组分复合纤维定量分析方法 熔融显微镜法 Textiles-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biponent fiber Melting microscopy method 2021-05-21发布 2021-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0275-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期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五邑大学、广州海关技术中心、中山海关技术中心、福建航港针织品有限公司、 深圳市兴业卓辉实业有限公司、浙江优全护理用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 晋江中纺标检测有限公司、精准通检测认证(广东)有限公司、青岛百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无锡一棉 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中山中测纺织产业技术研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巫莹柱、张晓利、赵珍玉、黄伯熹、杨明、田晓辉、斯颖、黄明华、王京力、郑金仁、 苏子越、潘宇、欧阳军、甄丽、周哗珺、杜婷、冯劲松.
GB/T 40275-2021 纺织品双组分复合纤维定量分析方法 熔融显微镜法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采用熔融显微镜法测定双组分复合纤维中各组分质量分数的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可熔融鉴别的双组分复合纤维及其外观形态未发生改变的纺织制品.
注:对于既能采用化学溶解法又能采用本方法测试的样品,优先采用化学溶解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FZ/T01101-2008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测定物理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双组分复合纤维biponent filber 由两种具有不同化学或物理结构的高聚物组成的纤维.
注:双组分复合纤维包括皮芯型,并列型,原纤基质型和裂片型等4种结构.
4原理 用显微镜观测并采集双组分复合纤维横截面图像后,根据熔点、形貌、偏光性和溶解性等特性的不 同,确定相对应的纤维组分,测定横截面图像中两组分的面积比,结合各组分对应的体积密度,计算其相 应组分的质量分数.
5仪器设备和材料 5.1哈氏切片器.
5.2单面刀片, 5.3火棉胶.
5.4熔点测定仪:加热台可平放哈氏切片器,升温和保温功能可快速切换,加热温度可达300C以上, 精度为±0.5℃ 5.5数字式金相体视显微镜:放大倍数500~2000.配有偏光观测、图像采集、纤维形貌尺寸测定统计 等功能的数字式纤维分析软件.
也可使用其他能获得相同结果的显微镜.
5.6显微投影仪:放大倍数500~2000.
5.7方格措图纸:带坐标,最小格为1mm.
6试验步骤 6.1纤维试样的制备 按照FZ/T01101-2008,抽取代表性纤维样品,梳理平直,取适量纤维样品放人哈氏切片器(5.1) 矩形槽中,夹持固定:用单面刀片(5.2)沿着切片器的上下面切平纤维样品上、下两端,完成纤维试样制 备.
同理,制备2个平行试样.
若测定较细或易分裂的双组分复合纤维,可采用火棉胶(5.3)包埋纤维,减少纤维之间的挤压,提高 纤维边缘的清晰度和形态完整度.
6.2纤维横截面图的采集 将6.1中制得的纤维试样平放于熔点测定仪(5.4)加热台上,并随加热台移至数字式金相体视显微 镜(5.5)样品台上.放大2000信观测,使纤维横截面图像清晰:移动样品台,随机在12个不同位置采集 图像,并确保在纤维上不被重复采集,所采集的12张图像中至少应有120根横截面清晰的纤维.
若两组分的形貌、尺寸比较接近,对定量测定造成较大干扰,采集1张清晰图像,再在相同位置上取 偏光图像,输助定量测定.
6.3纤维各组分的定性分析 6.3.1对加热台上的纤维试样以3C/min~4°C/min速率升温,当某组分出现熔融时,立即转入保温 状态,记录熔融温度.
6.3.2微调数字式金相体视显微镜(5.5),放大500倍~1000倍观测纤维中低熔点组分的熔融过程,待 该组分大部分熔融后,采集熔融后图像,继续升温,测定并记录另一组分熔点.
结合熔融图像,或再辅以 偏光图像差异,确定清晰图像中双组分复合纤维的形貌(见附录A)及各组分的分布位置.
6.3.3根据各组分的熔点进行定性分析,并确定其相应体积密度(见附录B).
注:若两组分的熔点测定值比较接近,参照FZ/T01057,辅以其他定性方法进行基别 6.4纤维各组分的定量测定 6.4.1两组分横截面积比的测定 6.4.1.1方法A:数字式纤维分析软件测定 将6.2采集的60根清晰纤维横截面图像,分别导人数字式金相体视显微镜(5.5)配套的数字式纤维 分析软件,按照FZ/T01101-2008中7.2.1.2测定每根纤维中两组分横截面面积所对应的像素点数.
计算两者的比值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
6.4.1.2方法B:显微投影仪测定 将6.2采集的60根清晰纤维横截面图像,分别导人显微投影仪(5 6),按照FZ/T01101-2008中 7.2.1.1测定每根纤维两组分横截面积,计算所测两种组分横截面积的比值,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
6.4.2测试纤维数量的检验 按照7.1中的公式(1)计算60根纤维的质量分数,按照附录C中的C.1计算该样本变异系数按照 C.3计算被测纤维数量.
如果需要增加被测纤维,则按照6.4.1对增加的纤维进行测定.
2
GB/T 40275-2021 7计算与结果的表示 7.1各组分平均质量分数的计算 组分1的平均质量分数X;按照公式(1)~公式(3)计算:组分2的平均质量分数X:按照公式(4) 计算. X.- p =r 1d ×100 -S 或aP Ps (2) "X=x N X-100-X 式中: X-第i根纤维组分1的质量分数,%; p 纤维中组分1的体积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²); P: 纤维中组分2的体积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 αu" 第i根纤维组分2横截面积对组分1横截面积的比值: S 第i根纤维组分1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²): S 第i根纤维组分2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²): P. . 第i根纤维组分1数字图像横截面内的像素点数: P 第根纤维组分2数字图像横截面内的像素点数: N 被测纤维总根数: 纤维中组分1的平均质量分数.% X:-纤维中组分2的平均质量分数.%.
7.2结果的表示 试验结果以同一种计算方法的两次平行试验的平均值表示,平行测试结果差异不超过3.0%,否则 应进行第三个试样测试,最终试验结果以三次测试结果的平均值表示,最终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8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本文件编号: b)样品名称、规格: c)试样的数量: d)使用仅器的型号: c)使用的测定方法: 1)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变异系数、被测纤维根数; g)任何与本文件的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