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SPSTC 21-2019 建筑信息模型(BIM)与物联网(IOT)技术应用规程.pdf

2019,21,BIM,CSPSTC,与物,企业标准
文档页数:24
文档大小:1.63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企业标准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ICS 35.140 M 07 CSPSTC 团 体 标 准 T/CSPSTC 21-2019 建筑信息模型(BIM)与 物联网(IOT)技术应用规程 Technical application regulations for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and internet of things 2019-03-08发布 2019-06-15实施 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 发布
T/CSPSTC 21-2019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则 5BIM和IOT智能化集成系统管理要求 6系统业务模块 7BIM模型构建与数据标准 8IOT监测系统及监测仪器安装 9平台基础数据收集 10系统维护 附录A(规范性附录)BIM模型精度标准 附录B(资料性附录)条文解释 16 参考文献
T/CSPSTC 21-2019 建筑信息模型(BIM)与 物联网(IOT)技术应用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BIM和IOT智能化集成系统相关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住宅、办公、旅馆、文化、博物馆、观演、会展、教育、金融、交通、医 疗、体育、商店等民用建筑及通用工业建筑,以及轨道交通,道路桥梁,市政公用、多功能组合的综合体等 建筑物,在设计和施工、运营中采用了物联网技术,并希望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来实现其建筑 物和建筑设备数字化表达的智能化或信息化分项工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314-2015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50606-2010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 3术语和定义 3.1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 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此设计、施工、运营的过 程和结果的总称.

3.2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 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 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 网络.

本质上是一个信号采集和处理的网络.

3.3 信息化应用系统information application system 以信息设施系统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智能化系统为基础,为满足构筑物的各类专业化业务、规范 化运营及管理的需要,由多种类信息设施、操作程序和相关应用设备等组合而成的系统.

3.4 智能化集成系统intelligent integration system 为实现建筑物的运营及管理目标,基于统一的信息平台,以多种类智能化信息集成方式,形成的具 有信息汇聚、资源共享、协同运行、优化管理等综合应用功能的系统.

3.5 信息设施系统informationfacility system 为满足建筑物的应用与管理对信息通信的需求,将各类具有接收、交换、传输、处理、存储和显示等
T/CSPSTC 21-2019 功能的信息系统整合,形成建筑物公共通信服务综合基础条件的系统.

3.6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uildingmanagement system 对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和公共安全系统等实施综合管理的系统.

3.7 公共安全系统public security system 为维护公共安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具有以应对危害社会安全的各类突发事件而构建的综合技术 防范或安全保障体系综合功能的系统.

3.8 应急响应系统emergencyresponse system 为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决策指挥能力,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突发公 共安全事件的危害,具有应急技术体系和响应处置功能的应急响应保障机制或履行协调指挥职能的 系统.

基于BIM的智能化集成系统平台basedon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ofintelligent integration system 利用BIM技术实现智能系统内各项建筑物构件和建筑设备物理和功能特性数字化表达,并能实现 预期的各项管理目标的系统平台.

4总则 4.2BIM和IOT的联合应用,应建立统一的数据集中存储、应用与管理,能可视化展现智能化信息合 成应用和具有优化综合功效的支撑设施的智能化集成系统管理平台.

4.3BIM和1OT应用应以建设绿色建筑为目标,做到功能实用、技术适时、安全高效、运营规范和经济 合理.

4.4BIM和IOT的应用设计应增强建筑物的科技功能和提升智能化系统的技术功效,具有可视化性、 适用性、开放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4.5BIM和1OT技术应用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BIM和IOT智能化集成系统管理要求 5.1BIM和1OT的联合应用,应建立统一的数据集中存储、应用与管理,能展现智能化信息合成应用 和具有优化综合功效支撑设施的智能化集成系统管理平台.

5.2基于BIM与1OT的智能化集成系统管理平台(简称BIM与IOT平台),其功能、构建、通信互联、 系统配置应符合GB50314-2015中智能化集成系统的要求.

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5.2.1BIM与1OT平台功能应采用智能化信息资源与BIM协同运行且共享的架构形式; 5.2.2BIM和1OT平台采用的BIM应用软件,应能支持现有国家、行业现行有关标准,数据格式应预 留国际通用的标准及符合GB/T51222,具备在同行软件之间重要信息传递不丢失的特征: 5.2.3BIM和1OT平台其通信互联应具有标准化通信方式和信息交互的支持能力:且应符合国际通 用的接口、协设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3BIM和IOT平台应增加管理的直观性、空间性和集成度.

5.4BIM和1OT平台应在管理方案的总体框架下,结合短期、中期、远期规划,本着"数据安全、系统稳 2
T/CSPSTC 21-2019 定、功能适用、支持拓展”的原则进行软件选型和模型搭建.

5.5BIM和IOT的平台宜选用专业软件供应商提供的基于BIM和IOT的管理平台,在此基础上进行 功能性定制开发:或自行结合既有三维图形软件或BIM软件,在此基础上集成数据库进行开发.

应考 察BIM运维模型与基于BIM和IOT的管理平台系统之间的BIM数据的传递质量和传递方式,确保 BIM数据的最大化利用.

5.6在建设BIM和1OT平台前,应由实际建设、运营和维护管理单位牵头,组织专业咨询服务商(包括 BIM咨询、FM设施管理咨询、IOT设备供应商等)、软件商,编制技术应用管理方案,用于指导建设、运 营和维护BIM和1OT的技术应用.管理方案应符合以下要求: a)在经批复的BIM和1OT平台管理方案基础上,应进行系统分析,完成业务需求文档和系统需 求文档,需求文档应包含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

需求文档应经过参与各方的审核和批 复,并作为BIM和IOT平台验收的依据之一.

b)BIM和1OT平台管理方案宜包括成本投入评估和风险评估.

c)BIM和IOT平台管理方案应包括:BIM和1OT平台应用的总体目标,实施的内容,BIM和 IOT平台建筑信息模型标准、功能性建筑设备应用、系统运行和日常维护,系统搭建、资源配 备,系统部署文档、服务、安全方案等.

d)BIM和1OT平台管理方案应在详尽的需求调研分析、功能分析与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完成, 并经过参与各方的审核和批复,需求调研对象应覆盖到主管领导、管理人员和系统实际使 用者.

5.7应编制BIM和IOT平台的管理制度和机制.

5.8培训管理人员,宜按管理组织方案进行.

6系统业务模块 6.1BIM和IOT平台功能模块 6.1.1BIM和1OT平台主要功能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建筑设备运行管理、空间管理、资产管理、应急管 理、能源管理、BIM管理、文档管理等.

建设单位可根据自身功能定位需要增加或减少相应模块.

6.2建筑设备运行监测和管理模块 6.2.1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宜符合GB50314-2015中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的相关要求.

6.2.2BIM和1OT平台应有对建筑设备运行监测和管理的模块,并利用BIM技术可视化和数字化管 理,实现建筑物节约资源、降低运行成本的功能.

6.2.3应对建设项目立体水暖电及其他对象机电建筑设备管网建立峻工BIM模型,为可视化管线提供 数据基础,提升建筑设备运行质量和管理精细化.

6.2.4宜通过视频监控及BIM技术,智能监控建筑设备运营状态,实现可视化的动态化智能化建筑设 备管理,提高运维管理效率,精确、快速定位故障点位,及时提供有效建筑设备的维护信息及维护方案.

理、自动派单、维护更新建筑设备数据等.

6.3空间管理模块 6.3.1BIM和1OT平台宜有建筑物空间管理模块,空间管理宜实现以下要求: a)提升空间利用率,减少空间运营费用; b)自动生成各业态或商家空间占用明细,满足特殊统计和报表需求; c)通过空间信息数据与BIM可视化界面链接,确保空间平面信息的精确和可靠;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十二年老网站,真实资源!
高速直链,非网盘分享!浏览器直接下载、拒绝套路!
本站已在工信部及公安备案,真实可信!
手机扫码一键登录、无需填写资料及验证,支持QQ/微信/微博(建议QQ,支持手机快捷登录)
①升级会员方法:一键登录后->用户中心(右上角)->升级会员菜单
②注册登录、单独下载/升级会员、下载失败处理等任何问题,请加客服微信
不会操作?点此查看“会员注册登录方法”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