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3.1测量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3.1.1测量工程简介 本工程场地较为开阔,拟建建筑相对间距较大.
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建立一级控制 网,根据楼栋建立二级控制网,分为三个区域进行布置,一、二级控制网详见3.1- 1、3.1-2,楼栋内建立三级控制网,采用竖向传递的方式进行控制:本工程土0.00m标高 相当于绝对高程IV-11地块为500.6m,其余地块为503.6m.
图3.1-1一级控制网布设示意 图3.1-2二级控制网布设示意 3.1.2测量施工组织与流程 本工程测量人员按照总分包联合办公的形式进行配置,由总包测量人员带领分包测量 人员共同完成现场测量工作,测量仪器根据项目情况进行足额配备,测量人员及仪器配置 计划如表3.1-1、3.1-2.
72
测量及监测人员配备及职责见表3.1-1.
表3.1-1测量人员配备 序号 职务 人数 具备的条件 测量负责人 1人 持有本地测量员证,具有大型建筑施工测量经验,有较好的处理多 1 专业测量工作的能力及创优创奖验收经验.
持有本地测量员证,熟练使用GPS、测量机器人、全站仪、电子水 2 测量工程师 1人 准仪等先进测量仪器,熟知控制测量操作流程及规范要求,能熟练进行 各级控制网的测设及工程变形监测.
满足 分包测量员 工程 持有本地测量员证,能熟练的看懂施工图,熟练使用全站仪、水准 3 需要 仪等测量仪器,能独立完成各专业施工测量放线工作.
主要测量仪器配备详见表3.1-2.
表3.1-2主要测量仪器配备 序号 仪器名称 型号 数量 精度 用途 / GPS LeicaGX1230 1台 3mm0.5ppm 控制测量、一级控制网的复核 全站仪 LeicaTC1202 2 2台 0.5° 1mm1ppm 二、三级控制网测设、施工放样 3 经纬仪 J2 2台 2" 轴线投测、垂直度监测 4 激光垂准仪 Leica ZL 2台 1/200000 控制点的竖向投递 5 水准仪 DS3 2台 ±1mm/1km 标高测量控制 6 激光扫平仪 SJ2 2台 ±1" 标高水平线测设 7 钢卷尺 50m 3把 检验合格 水平、竖向距离测量 8 钢卷尺 5m 50把 检验合格 水平、竖向距离测量 测量工程通过建立一、二、 三级控制网及竖向标高控制点的方式进行测量控制,根据 控点进行现场测量施工.
3.1.3测量工程施工方法及监测 (1)控制网建立原则及方法 平面控制网应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建立.
控制网点应选在 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共分为三级,一级、二级控制网布设,三级控制网 为轴线控制网,轴线控制网的布设每个施工段纵、横轴线不得少于两条,高程控制网跟随 一级、二级、三级控制网布设.
控制网建立原则及方法见表3.1-3.
73
表3.1-3控制网建立原则及方法 序号 控制网类型 原则及方法 平面总控制 平面总控制网布设成闭合环形导线,采用全站仪导线法进行 网的设置 测量,做为现场的平面控制基准,控制网(点)要做好维护并定期 平面控制 进行复核,校正.
网的建立 根据总平面控制网,使用全站仪,采用直角坐标法和极坐标 轴线控制网 2 法来测设建筑物所需要的轴线控制桩,经复核无误后作为建筑物 的测设 轴线控制网.
轴线控制网的控制桩要经常检查校核,损坏或移动 的控制桩要及时恢复.
高程控制网 的布设原则 高程控制网布设时考虑先整体后局部,水准基准网点使用精 及精度指标 密水准仪定期进行复测,保证整个工程的整体统一性.
高程控制 网的建立 高程控制的建立依据业主提供的水准基点,采用精密水准仪 高程总控制 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按二等水准精度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 网的设置 后,对场区内的平面总控制点进行高程测量,测设一条闭合水准 路线,经平差后作为本工程高程总控制网.
(2)工程测量实施方法 地下施工平面测量采用外控法,直接用全站仪(经纬仪)投测各控制轴线和定位点,标 高采用悬吊钢尺法进行传递:地上施工测量采用内控法,用激光垂准仪将轴线控制点整体 同步传递,标高用50m钢尺向上传递.
测量工程施工步骤及方法见表3.1-4.
表3.1-4工程测量步骤及方法 序 分类 说明 号 地 在垫层上进行基础定位放线前,以建筑物二级控制网为准,用全站仪测设到基 下 坑四周控制桩,再用经纬仪以正倒镜挑直法投测各主控线,投测允许误差±2mm.
结 构 经纬权 59 平面 基础 视线 控制柱 控制 轴线 投测 视线 方法 高程 标高引测前在基槽底埋设标高桩,并注明高程,便于槽底抄平.
控制 基坑内的标高通过悬吊钢尺法引测,每次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3个标高点, 采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法效核,标高传递方法见标高传递示意.
74
序 分类 说明 号 高程 传递 (1)首层内控点用全站仪从外部平面控制网引测,控制轴线为结构轴线的偏轴 线,其点位误差控制在2mm以内.
同时要检查各分段间内控点的相对关系及测量相 对精度.
(2)内控点采用激光垂直仪沿预留洞口垂直向上传递控制线,作为楼层放线的 依据.
激元接收 平面 98 地 上 控制 轴线 结 向上 构 传递 内控 光重准仪 方法 物制点 高程 采用水准仪以悬吊钢尺法上引测.
现场二等高程控制点为依据,通过观测三 控制 次,每次读数时上下错动钢尺2~3cm,取三次读数的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引测的 高程点不少于三个 专业分包 专业分包工程插入施工前,对场区二级平面及高程控制网、结构内各楼层轴线 工程测量 控制网及结构1000mm线进行复核,复核后测量成果资料移交给各专业分包单位.
(3)施工变形监测 本工程变形监测主要有基坑变形监测、结构工程变形监测及钢结构变形监测,变形监 测由业主单位委托的第三方监测单位进行,主要是通过对埋设在基坑周边及建筑物结构上 的监测点的位移和高程进行一个时期的跟踪测量,获得可靠的基坑及建筑物的变形数据, 了解建筑物的实际变形情况,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施工变形监测方法见表3.1-5.
表3.1-5施工变形监测方法 序号监测项目 监测方法 监测依据及监测频率 建筑物 (1)水准测量,采用 (1)本工程应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进行沉降观测,沉降 沉降监测附合或闭合水准测量进观测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及其它相关规范、规 行观测.
程.
(2)测量等级二级.
(2)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的变形并 结合地质情况确定,每个结构单元的观测点数不少于6个.
具体位置及数量由设计、监测机构共同商议确定.
75
序号监测项目 监测方法 监测依据及监测频率 (3)水准测量要求,对观测对象宜固定测量工具、固定人 员.
观测前严格校验仪器.
测量精度宜采用二级水准测量, 视线长度宜为20m~30m,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3m.
水准测 量应采用闭合法.
观测时应随记气象资料.
(4)沉降观测次数和时间,施工阶段在基础或地下室底板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开始进行首次观测,其后每施工完1层(包 括地下室部分)进行一次观测,并且每月的观测次数不得少于 1次:工程峻工后第一年内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其后每 隔3~4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5)各观测日期、数据均应记录并绘成图表存档.
观测过 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增加观测次数并及时通知各有关单 位.
(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及基坑监测设计 图,本工程基坑安全等级为一、二级两类.
(1)平面位移采用测 (2)支护桩基坑竖向及水平位移速率每天不得大于3mm, 基坑水平量机器人进行点位坐标 报警值为支护桩顶竖向位移20mm,水平位移30mm 位移、竖测量法进行观测,竖向 (3)放坡基坑竖向位移速率每天不得大于4mm,水平位移 向位移监位移采用附合或闭合水 速率每天不得大于5mm,报警值为支护桩顶竖向位移40mm, 测 准测量进行观测.
水平位移50mm (2)测量等级二级.
(4)基坑开挖深度小于5m期间每1~2天观测1次,基坑 深度大于10m直到基础底板浇筑后7天每天观测2次,以后视 观测数跟据变化趋势每1~3天观测1次,施工过程中如出现 异常情况,应增加监测频次,基槽回填土完成后停止监测.
(1)在监测部位布置 监测点位,采用测量机 (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及招标文件中的相 器人读取不同施工阶段关要求.
钢结构的的坐标,得出位移变化 (2)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完成后应对钢连廊进行沉降和位 沉降和情况.
移监测.
位移监测 (2)水准测量,采 (3)完成每一个分段提升后进行一次位移、应力应变监 用附合或闭合水准测量测,结构合拢前,加强监测,找出风力变化、温度和光照对 进行观测.
结构的影响,选择合找最佳时间.
(3)测量等级二级.
3.1.4测量控制技术措施 测量人员进驻现场后,我单位组织测量人员与业主、监理办理平面基准点、高程基准 点的交接手续后,立即对所给控制点进行复测,达到测量控制的准确性.
测量控制技术措 施详见表3.1-6.
表3.1-6测量控制技术措施 序号 控制措施 施工方法 为了保证平面测量的精度,平面基准点的复核采用全站仪,按照现场平面 平面基准点 控制基准点的布设情况,采用边角连测的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的方法对平面控 1 的复核 制点进行复测检查,其允许误差小于《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2020中一级 导线网的规定,并将复测成果报业主和监理审核.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