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07.060 CCS A 47 DB35 福建省地方 标 准 DB35/T 1589-2024 代替DB35/T1589-2016 雷电监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ightning detection 2024-07-03发布 2024-10-03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5/T 1589-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5监测手段 6监测数据记录和传输 7监测数据应用 附录A(资料性) 主要仪器设备性能指标. 附录B(资料性) 空间插值及颜色分级.
附录C(资料性) 雷电预警信号图标及发布标准. 11 附录D(规范性) 雷电易发区的划分, 12 参考文献.. 16
DB35/T1589-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35/T1589-2016《雷电监测技术规范》,与DB35/T1589-2016相比,除结构调整和 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一更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16年版的第2章): 一一更改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2016年版的第3章): 4章): 5章): 一将“数据分析”更改为“监测数据应用”,并更改了相应的技术内容(见第7章,2016年版 的第7章): (),与里, 一一增加了附录C和附录D(见附录C、附录D).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福建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FJ/TC17)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建华茂防雷减灾服务有限公司、漳州市避雷装置安全监测所、福建省气象灾害 防御技术中心、福建省华云气象服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蔡河章、林彬彬、王艳金、李衣长、林敏、李镇、林溪猛、程斌、孙禄、黄声 锦、上官福明、李萍、郑松、庞波、孟德友、吴祈、朱薇薇、加勇登增、陈阿仲、陈青娇、马腾.
本文件于2016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35/T 1589-2024 雷电监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雷电监测的基本要求、监测手段、监测数据记录和传输、监测数据应用.
本文件适用于雷电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21139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 GB/T33678VLF-LF三维闪电定位网技术规范 QX/T594地面大气电场观测规范 QX/T623雷电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界定规范 DB35/T1285-2018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雷电应急处置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雷电监测lightningdetection 利用闪电辐射的声、光、电磁场特性来遥测闪电放电的时间、位置、强度、极性、能量等参数.
3.2 闪电lightning flash 积雨云中正负不同极性电荷中心之间的放电过程,或云中电荷中心与大地和地物之间的放电过程, 或云中电荷中心与云外相反极性的电荷中心之间的放电过程.
[来源:QX/T 79-2007,3.1] 3.3 地闪cloud-to-ground flash;CG 发生在雷暴云体与大地和地物之间的闪电放电过程.
[来源:QX/T79.2-2013 3.4] 3.4 云闪intra-cloud flash; 1C 放电通道不与大地和地物发生接触的闪电放电过程,包括云内(intra-cloud)闪电、云际 (inter-cloud)闪电和云-空(cloud-air)闪电三种过程.
[来源:QX/T 79.2-2013 3.3] 3.5 闪电定位lightninglocation 通过对闪电辐射的声、光、电磁场信息的测量,确定闪电放电的空间位置和放电参数.
DB35/T 1589-2024 注:甚低频段一般采用磁定向法(MDF)、时间差法(TOA)以及定向和时间差联合法.
甚高频段一般采用干涉法或 时差法.
[来源:QX/T79-2007,3.5,有修改] 3.6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fundamentalgeographicinformation data 作为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和空间分析基础的地理信息数据.
注:该数据反映和描述了地球表面测量控制点、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与土 质、地籍、地名等有关自然和社会要素的位置、形态和属性等信息.
[来源:GB21139-2007,3.1,有修改] 3.7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 system;GIS 处理与地球位置相关现象信息的信息系统.
3.8 VLFLF 频带3kHz~300kHz的无线电波.
[来源:GB/T 33678-2017,3.1] 3. 9 闪电定位网lightninglocation system 利用多个探测站组网探测的方法,通过探测闪电放电过程中一些特定放电事件产生的电磁辐射信号 来确定该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空间位置设备系统,一般由多个闪电探测站、通信网络、数据处理中心组成.
[来源:GB/T 33678-2017,3.6] 4基本要求 根据不同的雷电活动特征,宜采取人工观测或借助闪电定位、光学成像仪、雷电流测量仪等设备开 展雷电监测.
不同监测手段对应的监测要素见表1.
表1不同的雷电监测手段对应的监测要素 序号 监测手段 监测要素 1 人工观测 雷暴日、雷电活动的时间、方位等 2 闪电定位 雷电活动的时间、类型、空间位置、极性、峰值强度、电荷量等 3 光学成像监测 雷电活动的时间、闪电的速度、结构、方位和起止时间等 雷电流测量 雷电活动的时间、雷电流波形、雷电流极性、雷电流幅值、雷电流陡度、雷电电场 4 强度、电荷量、雷击次数等 5 大气电场监测 雷电活动的时间、大气电场强度、电场极性、电荷量等 6 天气需达监测 雷电活动的时间、云顶高度、云顶温度、云内层结高度或温度、雷暴云体积、回波 强度、移动方向与速度等 7 气象卫星监测 雷电活动的时间、位置、强度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