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旅游等开发建设 活动中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 国发〔2012〕6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极其丰富的文物资源.
各类文物既是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国家 高度重视在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中的文物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既确 保了文物安全,又有效利用了文物资源.
但是也存在有的地方违法转让、抵押 国有不可移动文物,将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作为企业资产经营,过度开发利用文 物资源、导致文物破坏或损毁,甚至擅自拆除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 以及历史建筑等问题.
为进一步做好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中的文物保护工作, 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律法规.
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不得转让、抵 押,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
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应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 不得擅自拆除、迁移.
对于历史文化街区、村镇,要逐步改善基础设施、公共 服务设施和居住环境,不得擅自拆除.
国有不可移动文物已经全部毁坏的,不 得擅自在原址重建、复建.
辟为参观游览场所的国有文物保护单位,所在地人 民政府应当依法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管理,不得将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作为企 业的下属机构或交由企业管理.
国有其他文物也要按照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严格 管理,不得赠与、出租或者出售给其他单位、个人,也不得抵押或作为企业资 产经营.
二、严格履行涉及文物的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审批.
要加强各级文物 保护单位的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各地编制旅游等开发建设规划 要符合城乡规划,并与文物保护单位的规划相衔接,坚持文物保护优先,把文 物安全放在首位.
旅游等开发建设项目要严格履行基本建设审批程序.
在文物 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以及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实 施建设工程的,要事先依法征得文物行政部门同意,报城乡规划部门批准:未 经文物行政部门同意的,不得立项,更不得开工建设.
三、合理确定文物景区游客承载标准.
文物、旅游等部门要立足文物
安全,科学评估文物资源状况和游客流量,合理确定文物旅游景区的游客承载 标准,并向社会公布.
对于古遗址、古建筑、石窟寺等易受损害的文物资源, 游景区实际、片面追求游客规模.
要定期对利用古遗址、古建筑、石窟寺等易 受损害的文物资源开展旅游等开发情况进行安全评估,对可能造成文物资源破 坏的要及时采取保护措施,确保文物安全.
四、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投入.
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文物保护经费列入本 级财政预算,保证财政拨款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
要切实保障文物保护单 位的日常维护经费和文物保护的抢救性投入.
要加大基础建设投入,改善文物 本体及其环境状况,加强文物保护基础设施和安全设施建设.
国有文物保护单 位的事业性收入应当专门用于文物保护.
鼓励社会力量采取捐赠、设立文物保 护社会基金等方式参与文物保护.
文物旅游景区经营性收入要优先用于文物保 护,具体比例由地方人民政府确定.
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要加强资金管理, 严格遵守财务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加强文物旅游的指导和监管.
旅游、文物等部门要把依法保护文 物、确保文物安全列入旅游景区质量标准管理体系.
对文物保护与安全管理规 定不落实,造成文物破坏、损毁的,要依照相关规定处理并通报批评,涉嫌违 法的要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要建立文物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警机 制、巡视检查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定期组织评估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状况并 向社会公布,促进文物保护和文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六、切实落实文物保护责任.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行政部 门是文物保护的第一责任人.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的 领导,把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文物保护机构 队伍建设,定期解决文物保护面临的问题.
国务院每两年组织开展一次文物保 护法律法规落实情况检查,对领导不力、玩忽职守、决策失误,造成文物破坏 损毁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七、认真履行文物保护职责.
进一步发挥全国文物安全工作部际联席 会议制度的作用,对各地在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中文物保护情况进行督导.
文 物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文物保护的监督管理,统筹协调和指导文物保护工作,履 行文物行政执法督察职责;旅游部门要在发展旅游中切实落实文物保护的相关 规定: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大对文物保护设施的投入,把好文物旅游基本建设项 目立项审批关:财政部门要加大文物保护经费的投入,加强经费使用的监督管
理: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国有不可移动文物、考古遗址等重点文物保护用地 及规划的监管:城乡规划、文物部门要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 村镇以及历史建筑的保护:公安部门要加强对损毁文物特别是国家保护的珍贵 文物或损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违法犯罪活动的查处 力度.
八、依法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各地要对本行政区域内旅游等开发建设 活动中涉及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以及历史建筑等的保护情况进行一 次检查,全面摸清有关情况,依法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一)对于将国有不可移动文物转让、抵押的,要限期改正,予以回 购、终止抵押.
对于将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作为企业资产经营的,要限期将其从 企业资产中剥离:暂不具备剥离条件的,可以设定过渡期,并由省级人民政府 向国务院报告.
(二)对于游客接待量超过承载量,造成文物破坏或可能造成文物安全 隐惠的,要限期改正.
(三)对于擅自拆除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以及历史建筑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其城乡规划、文物等部门依法定职权责令停正违法 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历史文化街区、村镇遭到严重破 坏的,由批准机关撤销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称号.
理的,要从企业中分离,恢复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的事业单位性质,交由文 物行政部门管理.
(五)对于把历史文化街区、村镇整体出让给企业管理经营的,要予以 纠正.
暂不具备条件的,应当由省级人民政府向国务院说明情况.
在检查工作中,对涉嫌违法的行为,要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法律 责任.
检查结束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在2013年5月底前将检 查情况上报国务院.
国务院将组织督查组对各地检查情况进行督导.
国务院 2012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