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结构理论与设计 G.BALLIO F.M.MAZZOLANI Foreword by T.V.GALAMBOS 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 钢结构研究室 扶术情提研党室
封面设计朱安育
钢结构理论和设计 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技术情报研究室编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
译编者的话 本书是1983年chapmanandHal1有限公司发行的《新土木工程》丛 书中的第一册.
由意大利G.Ballio和F.M.Mazzolani教授合著的英译 本.
著作者从事多年钢结构理论和试验研究工作,是意大利、欧洲乃至 国际上公认的钢结构权威.
由于该书比较系统地反映了欧洲各国近年来在钢结构设计理论和 试验研究的进展和突破;并介绍了工业厂房和多层建筑各种荷载效应; 结合“真实”情况考虑钢材材性和构件计算;除阐述结构体系和单独 构件设计原理外,还对各种构造节点介绍了实用计算方法;在钢结构稳 定研究中着重考虑了非弹性性能、超屈曲强度、构件初始缺陷影响以及 概率方法等等,全书贯穿了对世界各主要国家设计规范的对比、分析.
因此,我们认为该书内容丰富,可供钢结构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及 高校学生参考.
尤其适于具有钢结构基本知识和一定设计、教学经验的 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教师、科研人员,以及有志于钢结构专业的有 关人员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对钢结构设计规范的编写、应用也有很大 参考价值.
但,由于我们水平有限,如有不妥或错误之处,诚悬欢迎广大读 者批评指正.
译、编者 1985年7月于北京
前 1978年开始写这本书时,作者有两个日的.
首先,要使本书适用于不同组别读者,如土 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钢结构设计的工程师和其有钢结构经验的工程师.
其次,企图解释 说明各国规范和国际规范所提出的设计方法的基本振理.
在讨论结构理论时,总是不可能忽视地区情况、习惯和经验.
换句话说,不能忽视咨个 国家的工程实践.
在工程计算中也不可能避免参考现行规范建议.
这些规范建议主要以经验 为基础,胜于无可争的理论基础.
由于这个原因,一本关于结构理论的书难于全面满足各 国设计者的需要.
另一方面,当今的设计者为外国委托者作的工作比本国的还要多,因此从教育的观点来 看,试图克服各国工程师语言上的差别,并且帮助他们寻找共同语言的一本书是有益的.
尽管有这些意图,但本书背定要受到拉丁文的影响,使之不够重实效,不太简明有 时受语言限制叙述不佳.
另一方面,有更多的篇幅进行批评和讨论,对规范条款提出问题和 寻求通则.
或许这也是本书的优点,它不是实用主义的,它提出问题并讨论这些间题,有时 提出若干不同的解答,并且试图指出各种方法的来历和使用有效范围.
本书的编排遵循任何结构设计的逻辑,结构设计要求作用在结构上的外荷载的效应必须 低于结构抗力、为了计算外荷载的效应,实际结构必须换算成简单模型,所依据的规则并不 是严格精确地用数学关系表示的.
由预期的破坏机构可以定出这些模型,它们经常是以设计 者的直觉和经验为基础的.
然后,设计者必须确定一个计算结构可靠度的适宜的设计方法.
上述问题在前三章中分析研究.
中间三章涉及材料强度,与任何结构型式无关.
这儿章分析研究型钢,材料的性质和缺 陷,以及得接连接和螺栓连接.
最后三章涉及连接的特性,各种结构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设计计算中总是使用半 率极限设计方法.
但是,如果设计强度除以给定的安全系数,便很容易在允许应力设计方法 中利用半概率极限设计方法的结果.
在本书中有两个课题没有包括进去,劳抗力和塑性设计.
用历史的观点来看,疲劳一 直是机械工程师的专题.
现今,土木工程师正在开始意识到关于这方面问题知识的需要;土 木工程师与机械工程师合作来挑选并娜决土木工程结构中的疲劳抗力问题,这个时代已经到 来.
与疲劳问题相反,塑性设计很早就与土木工程相联系,并且就各种结构分析方法来说, 塑性设计已经给出了非常好的结果.
然面不幸的是,作者在这方面的知识至今还不足以考虑 塑性设计的普遍应用.
事实上,塑性设计的一般计算机程序还不完善,且费用太高.
现有的 程序主要是关于弯矩的相关作用.
可塑在今后几年能够减少研究成果同设计者需要之闻的空 白.
本书未专门谈及冷弯型钢结构的设计和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设计.
主要原因在于本书 是要更多的论述结构分析的方法,而不是特定类型钢结构的计算.
象在第一章中那样,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