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的工作方案》的通知.docx

docx,以工代赈,增收,工程项目,政策文件
文档页数:4
文档大小:19.47KB
文档格式:docx
文档分类:政策文件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 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 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办函[2022]5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娠促进当地群众 就业增收的工作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国务院办公厅 2022年7月5日 关于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 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的工作方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 以工代账是促进群众就近就业增收、提高劳动技能的一项重要政策,能为 群众特别是农民工、脱贫人口等规模性提供务工岗位,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支持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创造幸福生活的重要方式.

重点工程项目投资 规模大、受益面广、带动效应强,吸纳当地群众就业潜力巨大,是实施以工代 娠的重要载体.

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既是促进有效投资、稳 就业保民生、拉动县域消费、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人民群众共 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有效手段.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 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扩大以工代赈投资规模,充分发挥以工代赈政策作用.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现就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 娠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实施对象范围 (一)推动政府投资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

各地区、各部门在谋划 实施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时,要妥善处理好工程建设与促进当地群众就业 增收的关系,深刻把握以工代赈政策初衷,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符合进度要 求等前提下,按照“应用尽用、能用尽用”的原则,结合当地群众务工需求, 充分挖掘主体工程建设及附属临建、工地服务保障、建后管护等方面用工潜力, 在平衡好建筑行业劳动合同制用工和以工代赈劳务用工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尽
可能多地通过实施以工代赈帮助当地群众就近务工实现就业增收.

鼓励非政府 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积极采取以工代娠方式扩大就业容量.

(二)明确实施以工代赈的建设领域和重点工程项目范围.

交通领域主要 包括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城际和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 沿边抵边公路,港航设施,机场,综合交通和物流枢纽等.

水利领域主要包括 水库建设、大中型灌区新建和配套改造、江河防洪治理等.

能源领域主要包括 电力、油气管道、可再生能源等.

农业农村领域主要包括高标准农由、现代农 业产业园等产业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

城 镇建设领域主要包括城市更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排水防涝、城市燃气 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保障性住房、县城补短板强弱项、产业园区配套基础设 施、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旅游公共服务项目等.

生态环 境领域主要包括造林绿化、沙化土地治理、退化草原治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 综合治理、河湖和湿地保护修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水生态修复等.

灾后恢 复重建领域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恢复和加固、生产条件恢复、生活环境恢复等.

发展改革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深入研究制定各领域重点工程项目中能够实施以 工代娠的建设任务和用工环节指导目录.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三)形成以工代赈年度重点项目清单.

国务院教育、生态环境、住房城 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体育、能源、 林草、乡村振兴等相关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部门根据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专 项规划,综合考虑工程项目特点、当地群众务工需求等,在国家层面列出适用 以工代赈的重点工程项目,分领域形成年度项目清单,指导地方建立本地区适 用以工代赈的项目清单,实行动态管理.

各地区、各部门要在2022年启动建设 的重点工程项目中,围绕适合人工作业、劳动密集型的建设任务和用工环节, 抓紧组织实施以工代娠.

(四)以县域为主组织动员当地群众参与.

重点工程项目业主单位、施工 单位要根据能够实施以工代赈建设任务和用工环节的劳务需求,明确项目所在 县域内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时间及劳动技能要求,并向相关县级人民政 府告知用工计划.

项目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要与业主单位、施工单位建立劳务 沟通协调机制,及时开展政策宣讲和劳动力状况摸底调查,组织动员当地农村 劳动力、城镇低收入人口和就业困难群体等参与务工,优先吸纳返乡农民工、 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

培育壮大劳务公司、劳务合作社、村集体经济 组织等,提高当地群众劳务组织化程度.

项目业主单位要督促指导施工单位做 好以工代娠务工人员合同签订、台账登记、日常考勤等实名制管理工作.

(五)精准做好务工人员培训.

项目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要统筹各类符合 条件的培训资金和资源,充分利用项目施工场地、机械设备等,采取“培训上 岗”等方式,联合施工单位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

探索委托中等 职业技术学校、技工院校开展培训,提升当地群众中小型机械设备操作技能和 安全生产知识水平.

依托实施以工代赈专项投资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技 能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为重点工程项目提前培养熟练劳动力.

(六)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

相关地方人民政府要督促项目施工单位尽 量扩充以工代赈就业岗位,合理确定以工代赈劳务报酬标准,尽可能增加劳务 报酬发放规模.

施工单位要建立统一规范的用工名册和劳务报酬发放台账,经 务工人员签字确认后,原则上将劳务报酬通过银行卡发放至本人,并将劳务报 酬发放台账送县级相关部门备案.

坚决杜绝劳务报酬发放过程中拖欠克扣、弄 虚作假等行为.

三、严格规范管理 (七)项目前期工作明确以工代赈要求.

重点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 资金申请报告等要件中,要以适当形式体现能够实施以工代赈的建设任务和用 工环节,在社会效益评价部分充分体现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技能提升等预 期成效.

初步设计报告或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明确实施以工代赈的具体建设任务 和用工环节及可向当地提供的就业岗位.

相关部门要在批复文件中对项目吸纳 当地群众务工就业提出相关要求.

(八)项目建设环节压紧压实各方责任.

重点工程项目业主单位要在设计、 招标投标过程中明确以工代赈用工及劳务报酬发放要求,在工程服务合同中与 施工单位约定相关责任义务.

施工单位负责以工代赈务工人员在施工现场的日 常管理,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监理单位要把以工代 赈务工人员在施工现场的务工组织管理和劳务报酬发放等作为工程监理的重要 内容.

(九)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联合相 关部门、项目业主单位等,围绕当地务工人员组织、劳务报酬发放、劳动技能 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等,对重点工程项目以工代赈实施情况加强监管和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项目建成后,项目峻工验收单位要会同相关部门、业 主单位、施工单位和项目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对以工代赈实施情况开展评价, 并将评价结果作为项目峻工验收、审计决算的重要参考.

四、组织保障措施 (十)形成工作合力.

坚持中央统筹、省部协同、市县抓落实,国家发展 改革委要会同相关部门完善协调机制,统筹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力量配备,确保国家 和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措施落地见效.

相关市县人民政府要落实属 地责任,加强与项目业主单位、施工单位的沟通衔接,抓好以工代赈务工人员 组织、劳动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劳务报酬发放监管等具体工作.

(十一)加大投入力度.

扩大以工代赈投资规模,在重点工程配套设施建 设中实施一批以工代娠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劳务报酬占中央资金比例由原规 定的15%以上提高到30%以上,并尽可能增加.

利用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 补助资金(以工代赈任务方向)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自身财力积极安排以工代赈专项资金,统筹相关领域 财政资金加大以工代赈投入.

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依法依规加大对实施以工代赈
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

引导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类社会力量采取以工代账 方式组织实施公益性项目.

(十二)做好总结评估.

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 娠政策宣传解读,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要会同相关部 门建立健全相关工作规范流程,定期调度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工作进展, 纳入现有以工代赈工作成效综合评价范围.

相关部门要将本领域重点工程项目 实施以工代娠工作成效纳入现有相关考核评价范围.

对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 显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并通过安排以工代娠专项投资等多种方式给予倾斜支 持.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十二年老网站,真实资源!
高速直链,非网盘分享!浏览器直接下载、拒绝套路!
本站已在工信部及公安备案,真实可信!
手机扫码一键登录、无需填写资料及验证,支持QQ/微信/微博(建议QQ,支持手机快捷登录)
①升级会员方法:一键登录后->用户中心(右上角)->升级会员菜单
②注册登录、单独下载/升级会员、下载失败处理等任何问题,请加客服微信
不会操作?点此查看“会员注册登录方法”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向阳而生!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