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07.060;13.020 Z22 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0305-2021 养殖大型藻类和双壳贝类碳汇计量方法 碳储量变化法 Estimation methodofmaricultural seaweed andbivalve carbon sink Carbon stockvariationmethod 2021-02-09发布 2021-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发布
HY/T0305-202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继红、刘毅、张岩、孙科、吴文广、蔺凡、王巍、毛玉泽、徐宗军.
HY/T 0305-2021 养殖大型藻类和双壳贝类碳汇计量方法 碳储量变化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基于碳储量变化的养殖大型藻类和双壳贝类碳汇计量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海水养殖大型藻类和双壳贝类碳汇的计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0891-2014水产品抽样规范 SC/T2005.2-2000扇贝式养殖产量验收方法 SC/T2005.3-2000海带式养殖产量验收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大型藻类碳汇seaweedcarbonsink 利用大型藻类从空气或海水中吸收并固定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和能力.
3.2 双壳贝类碳汇bivalve carbon sink 利用双壳贝类从空气或海水中吸收并固定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和能力.
3.3 干湿比ratio of dry to wet 单位藻类或单位个体双壳贝类的干重与湿重的平均比值.
3.4 质量比weight percentage 双壳贝类贝壳干重或软体部干重与总干重(贝壳软体部)的比值.
3.5 含碳率carbonpercentage 单位生物量中碳的质量百分比含量.
3.6 养殖周期culture cycle 养殖藻类或双壳贝类从投放苗种养殖到商品规格所需的时间(以年计),不满一年按一年来计算, 超过一年不满两年的按两年来计算,并以此类推.
HY/T 0305-2021 3.7 养殖藻类碳储量maricultural seaweedcarbon stock 在特定时间内保留在养殖藻类库中的碳量,以碳计.
养殖双壳贝类碳储量mariculturalbivalvecarbonstock 在特定时间内保留在养殖双壳贝类库中的碳量,以碳计.
养殖藻类碳汇量maricultural seaweed carbon sinkamount 从养殖开始到养殖结束时养殖藻类碳储量的增加量,以二氧化碳计.
3.10 养殖双壳贝类碳汇量mariculturalbivalvecarbon sinkamount 从养殖开始到养殖结束时养殖双壳贝类碳储量的增加量,以二氧化碳计.
4原理与方法 4.1原理 采用基于碳储量变化的方法,即在一个养殖周期内,通过藻类或双壳贝类成体收获碳储量减去幼苗 初始投放碳储量来计算碳储量变化,然后根据碳与二氧化碳的转化系数,计算养殖大型藻类或双壳贝类 的碳汇量.
4.2取样与测定方法 4.2.1幼苗和成藻的取样 针对苗种规格参差不齐的问题,取样时应涵盖不同批次样品.
幼苗和成藻的取样方法按照 GB/T30891-2014中5.3.2.2规定的抽样方案执行.
待检测的样品需记录湿重,具体取样方法、样品 处理和数据记录表见附录A.
4.2.2双壳贝类贝苗和成贝的取样 在测定双壳贝类的贝苗和成贝干湿比等各项数值时,针对规格参差不齐的问题,取样应猛盖不同批 次样品,取样方法按照GB/T30891一2014中5.3.2.2规定的抽样方案执行.
待检测的样品需记录湿 重,并将贝壳和软体部分分离,具体取样方法、样品处理和数据记录表见附录B. 4.2.3产量的获取 单位面积的产量采用现场实际测定并结合当地渔业部门的统计数据进行比较验证,对于无法完全 收获需要抽样估算的,藻类抽样方法按照SC/T2005.3一2000中第6章的规定执行,双壳贝类抽样方法 按SC/T2005.2一2000中第6章规定的验收方法执行.
对于因调查时间与当地生产活动不吻合面无法 获取当年单位面积产量的情况,可参考当地渔业部门的统计数据.
4.2.4蕴类干湿比和含碳率测定 准备待检测的藻类样品,用蒸馏水将样品冲洗干净,控干表面水分称量湿重后于60C烘干48h后 记录干重,并计算干湿比.
将烘干后的样品研磨成均匀粉末并过80目(178μm)筛,采用元素分析仪测 定藻体的含碳率,按照仪器的样品进样量要求进行样品的包理,每份样品取三个平行样进行检测,取平 均值进行计算.
若没有条件使用元素分析仪进行检测,成藻的含碳率可参见附录C进行取值,数据记 2
HY/T 0305-2021 录表见附录A, 4.2.5双壳贝类干湿比、质量比以及含碳率测定 分别将待检测的贝壳和软体部分样品用蒸馏水冲洗干净,控干表面水分称量湿重后于60C烘干 48h后记录各自干重量、干湿比和质量比.将烘干后的样品分别研磨成均匀粉末,用80目(178μm)筛 网过滤,采用元素分析仪测定含碳率,按照元素分析仅的操作要求进行仪器参数设置,并按样品进样量 要求进行样品的包埋,每份样品取3个平行样,取平均值进行计算,若没有条件使用元素分析仪进行检 测,成贝的含碳率可参见附录D进行取值.
数据记录表见附录B. 4.3计算方法 4.3.1养殖大型藻类碳汇计量计算方法 4.3.1.1大型藻类幼苗初始投放碳储量 单位面积养殖大型藻类幼苗的碳量.
通常可按照2种方式进行计算,第一种是根据幼苗的数量 (ind/hm²)计算,第二种是根据幼苗的生物量(kg/hm²)计算.
如果按照数量计量,幼苗的碳量按式(1)计算: Cs=N×W×C×10 式中: C-单位面积养殖大型藻类幼苗的碳量,单位为吨每公顷(t/hm"); N一一单位面积内的幼苗数量,单位为株每公顷(ind/hm²); W一幼苗个体干重,单位为克每株(g/ind); C--幼苗的含碳率.
如果按照生物量计量,幼苗的碳量按式(2)计算: 式中: W.一幼苗的总生物量(鲜重),单位为千克每公顷(kg/hm²); R-幼苗的干湿比.
4.3.1.2藻类成体收获碳储量 藻类成体收获碳储量按式(3)计算: 式中: Cu单位面积养殖大型藻类收获的碳量,单位为吨每公顷(t/hm"); W.
-单位养殖面积成藻的产量,单位为吨每公顷(t/hm"); R-收获时大型藻类成藻的干湿比; C--成藻的含碳率.
4.3.1.3单位时间内碳储量变化 单位时间内碳储量变化按式(4)计算: C =(CsCs)/T 式中: △C,一养殖周期内大型藻类碳储量的变化,单位为吨每公顷年[t/(hm”a)]; T一-大型藻类养殖周期,即从幼苗到收获成藻的时间,单位为年(a).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