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07.060;13.020 Z10 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084-2005 海湾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co-monitoring of bay 2005-05-18发布 2005-06-01实施 国家海洋局 发布 数防伪
HY/T 084-2005 目次 前言 1范围 18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1 3术语和定义 4监测方案设计 4.1测站布设与定位 2 4.2监测项目与样品采集处理 4.3样品处理及保存 3 4 5质量控制与保证 5.1通则 5.2全程质量控制 5.3人员质量控制 6分析与评价方法 5 6.1水文、气象和光学要素 6.2水质监测 6.3 沉积物监测 6.4 生物监测 6.5 社会经济指标调研和资料收集 6.6评价方法 8 7海湾生态监测报告编制 11 附录A(规范性附录)海洋初级生产力("C示踪法)测定 12 A.1方法原理 12 A.2主要仪器设备 12 A.3试剂 12 A.4测定步骤 12 A.5初级生产力资料整理 13 附录B(规范性附录)鱼类浮游生物调查 16 B.1技术要求和调查要素 16 B.2采样 16 B.3样品分析 17 B.4资料整理 17 附录C(规范性附录)海湾生态监测报告内容和格式 23 C.1文本格式 23 C.2海湾生态监测报告章节内容 23
HY/T084-2005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风、闫启仑、马明辉、刘述锡、韩庚辰.
HY/T 084-2005 海湾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湾生态监测主要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海、领海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海湾的监测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面,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2763.2海洋调查规范海洋水文观测 GB12763.3海洋调查规范海洋气象观测 GB12763.4海洋调查规范海洋化学要素观测 GB12763.6海洋调查规范海洋生物调查 GB12763.7海洋调查规范海洋调查资料处理 GB/T13909海洋调查规范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GB17378.2海洋监测规范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 GB17378.3海洋监测规范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GB17378.4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 GB17378.5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 GB17378.6海洋监测规范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 GB17378.7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HY/T069赤潮监测技术规程 HY/T087近岸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原子荧光法测定海水中汞的技术规程国家海洋局2003 原子荧光法测定海水中砷的技术规程国家海洋局2003 原子荧光法测定沉积物中汞的技术规程国家海洋局2003 原子荧光法测定沉积物中砷的技术规程国家海洋局2003 原子荧光法测定生物体中汞的技术规程国家海洋局2003 原子荧光法测定生物体中砷的技术规程国家海洋局2003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程国家海洋局2002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海湾bay或gulf 两个相分开的海邮之间、深人陆地、海水深度逐渐减小的海或洋的部分水域.
其湾口两个对应的邮 角的连线是海湾与邻接海洋的界线.
HY/T 084-2005 3.2 生态监测ecosystem monitoring 生态系统层次的各类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的监测.
生态监测是生态系统对自然变化及人类活动 所作出反应的观测与评价,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时空格局变化的度量.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 由于人类活动使某海域水体中氮、磷营养元素浓度超过正常浓度范围,引起浮游植物过量增长和整 个水体生态平衡改变,面造成危害的一种污染现象.
3. 4 浮游生物plankton 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运动能力很鸦,只能随水流移动,被动地漂浮于承层中的生物群.
注:依个体的大小浮游生物可分以下几种类型:粒径大于20mm的称巨型浮游生物(megaplankton);粒径为 2000μm~20mm的移大存游生物(macroplankton);粒径为200μm~2g00xm的称中型浮游生物(meso- plankcton)粒径y20 -200um的称小型浮溶生物(microplhnkton):粒径为gum~20μm的称微型浮游生物 (nanoplankton)粒径小于2μm的称微微型浮游生物(picoplankton). 此外,鱼类浮避生(kchthyoplankton)即为鱼卵和仔雅鱼 3.5 细茵生产力bacterialproductivity 3.6 新生产力 ntproductivity 在真光层中再循环的氮为再生氮,由真光层之外提供的氮为新生氮.
由新生氮源文持的那部分初 级生产力称为新生产力 4监测方案设计 4.1测站布设与定位 4.1.1测站布设 监测站位应能覆盖调查海湾的生态监测范围.
根据调查海湾的特点如面积和形状、水动力学条 件、人类活动影响情况等重点虑在海湾近岸区域(尤其河口人海处)、海湾中部、湾口处布设测站.
同 时还要注意在不同水团、不同水系锋面、自然保护区、重点风景旅游区、重要养殖区、废弃物倾倒区及一 些生态环境敏感区布设测站.
除量点考虑上述因素之外,在监测海域内监测站位应尽可能均匀布设,可 采用网格式、断面或梅花式等布设方式,以便确定监测要素的分布趋势、监测站位一经确定,不应轻易 更改,不同监测航次的监测站位应保持不变, 4.1.2测站定位和监测频率 4.1.2.1测站定位 调查前应该事先将监测站位标定在海图上,同时还应该将每个站位的经纬度、调查监测项目列表, 使得海上调查采样工作一目了然,方便快捷.
站位定位误差允许范围如表1所示.
4.1.2.2监测频率 针对生态监测的具体海湾,在正式开展生态监测之前,应该较详细地掌握和了解该海湾的海洋生态 监测背景资料.
如果所监测海湾以前几乎没有进行较系统的调查监测或者监测调查资料残缺不全,就 应首先对该海湾进行生态背景调查监测,以便掌握该海湾的生态现状、环境压力与主要生态问题,确定 常规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及生态环境评价的背景值.
背景调查监测应在一个年度内完成,调查频率 应不少于4次,分别在春、夏、秋、冬四季各开展一次调查监测;条件许可,有些项目(如浮游生物现存量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