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01.080 :07.060 ;35.040 A 24 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 221-2017 极地考察要素分类代码和图式图例 Classification codes and map legends of polar investigation elements 2017-02-21发布 2017-06-01实施 国家海洋局 发布
HY/T 221-2017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要素分类代码编制方法和分类体系 4.1要素分类代码编制方法 4.2要素分类体系 5图式图例的技术规定 5.1符号的尺寸 5.2符号的颜色 5.3符号的注记 5.4符号的定位 5.5图式图例的使用 6极地物理海洋 7极地气象. 22 极地化学 48 9极地生物. 极地地质 120 II 极地地球物理 152 12极地地貌 176 13极地海冰、冰川和积雪 14极地海洋物理 参考文献. 236
HY/T221-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标准的起草单位: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本标准起草人:骆敬新、张艳杰、章任群、范文静、杨锦坤、张北辰、祁冬梅、于婷、刘志杰、孔敏、 张苗苗、纪风颖、李响、王慧、张增健、董军兴、袁文亚、杨滨、孙思军.
HY/T 221-2017 极地考察要素分类代码和图式图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极地考察要素的分类代码、图式图例以及图式图例符号的尺寸、颜色和使用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极地考察要素数据的分类管理和极地考察成果图件的设计与编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958区城地质图图例 GB/T16820-2009地图学术语 3术语和定义 3.1 考察要素investigation element 极地科学考察内容的基本单元.
3.2 要素分类代码classificationcodeofelement 根据极地科学考察要素所属学科领域及其属性特征编制的代码.
3.3 符号map symbol 各种图形、记号和文字的总称.
由形状、尺寸、定位点、文字、色彩等因素构成.
[GB/T16820-2009 定义4.35].
3.4 图式图例maplegend 通过符号或符号的组合对考察要素进行认知的可视化表达,并对其中的符号、颜色、线条进行规定 和解释说明.
3.5 注记annotation 图式图例上文字和数字的通称.
注记由字体、字大(字级)、字隔、位置、排列方向及色彩等因素 构成.
[GB/T16820-2009,定义4.34].
HY/T 221-2017 4要素分类代码编制方法和分类体系 4.1要素分类代码编制方法 极地科学考察要素分类代码由10位码组成,采用五层编码,每层占2位.
结构如图1所示.
xXxXxXxXxX 第五层 第四层 第三层 →第二层 第一层 图1要素分类代码结构图 第一层表示要素大类,代码以10开始依次加1.第二层表示要素中类,代码以01开始依次加1.
第三层表示要素小类或要素,代码以01开始依次加1,空时代码为00.
第四层,当第三层表示要素小类 时,第四层表示要素,代码以01开始依次加1;当第三层表示要素时,第四层为空,代码为00.
第五层表 示图式图例,代码以01开始依次加1.
要素大类代码编制,只编制第一层码,剩余8位以0补齐.
要素中类代码编制,只编制第一层和第二层码,剩余6位以0补齐.
要素小类代码编制,编制第一层~第三层码,剩余4位以0补齐.
要素代码编制,当第三层表示要素时,编制第一层~第三层码,剩余4位以0补齐;当第四层表示要 素时,编制第一层~第四层码,剩余2位以0补齐.
图式图例代码编制,编制第一层~第五层码.
4.2要素分类体系 根据极地考察要素的所属学科领域、属性特征和现状,将极地考察要素分为9大类,分别为:a)极地 物理海洋;b)极地气象:c)极地化学:d)极地生物:e)极地地质;f)极地地球物理;g)极地地貌;h)极地海 冰、冰川和积雪:i)极地海洋物理,极地考察要素分类体系及主要要素内容见表1~表9.
表1极地物理海洋分类体系及主要要素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 1001000000 水温、盐度、密度等 极地物理海洋 海流1002000000 流速流向、动力高度等 1000000000 潮汐1003000000 潮沙类型、振幅、迟角、潮差等 潮流1004000000 潮流类型、振幅、潮时等 海浪1005000000 波高、波周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