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33.180.10 CCS M33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 1997.2-202X 代替YD/T1997.2-2015 通信用引入光缆 第2部分:圆形光缆 Drop optical fibre cables for telemunication Part 2:Round-type optical fibre cables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202X-XX-XX发布 202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1997.2-202X 目次 前 言 III 引 言 A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产品分类与型号 2 4.1分类 4.2型式 2 4.3规格.. 4.4产品型号和标记 5要求, 5.1结构 5.2长度 5 5.3性能要求 5 6试验方法 11 6.1总则 11 6.2光缆结构检查 6.3光缆长度检查 14 6.4紧套光纤弯曲性能 14 6.5光缆护套性能试验 .14 6.6光缆机械性能试验 16 6.7光缆环境性能试验 18 6.8光缆标志检查 19 6.9限用物质含量 19 7检验规则 7.1总则 19 7.2检验术语 19 7.3出厂检验 .20 7.4型式检验 20 8标志、使用说明书 .21 8.1标志 21 8.2使用说明书 21 9包装、运输和贮存 22 9.1包装.... 22 9.2运输和贮存 22 附录A(资料性)光缆的典型结构 3
YD/T1997.2-202X 附录B(资料性)自承式圆形引入光缆安装时悬挂点的固定夹持方式. 参考文献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1997.2-202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是YD/T1997《通信用引入光缆》的第2部分,YD/T1997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蝶形光缆: 第2部分:圆形光缆; 第3部分:预制成端光缆组件: 一第4部分:光电混合缆.
本文件代替YD/T1997.2-2015《通信用引入光续第2部分:圆形光缆》,与YD/T1997.2-2015相 比,除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双护套和单芯紧套松套管结构型式及相关要求(见4.2.2、附录A): b)更改了光缆结构型式代号(见4.2.2,2015年版的4.2): c)增加了B6类单模光纤的要求(见4.3、5.3.1); d)增加了非金属增强构件的要求(见5.1.6): e)增加了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护套材料的要求(见5.1.5.1、5.3.2.1、5.3.2.2): f)增加了撕裂绳的要求(见5.1.7): g)增加了阻水层的要求(见5.1.8): h)更改了不同使用场景下光缆对应的护套材料类型的要求(见5.1.5.1,2015年版的5.1.7): i)更改了成缆后紧套光纤弯曲性能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3.1.3、6.4,2015年版的5.3.1.3、 6.4) : j)增加了室内外架空引入(II1)敷设方式及对应的拉伸力、压扁力要求(见5.3.3.2、5.3.3.3): k)更改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要求(见5.3.3.4,2015年版的5.3.4.4); 1)更改了护套磨损性能要求(见5.3.3.5,2015年版的5.3.4.5): m)增加了使用撕裂绳开剥光缆的护套抽拔性能要求(见5.3.3.6.1); n)增加了室内外型光缆的渗水性能要求(见5.3.4.5): o)更改了光缆限用物质的含量限值要求(见5.3.5,2015年版的5.3.6): p)增加了光缆室内模拟安装试验的要求(见5.3.3.7、6.6.11); q)更改了护套热老化前后的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试验的取样要求(见6.5.1,2015年版的 6. 6. 1) : r)更改了对自承式光续的拉伸性能试验方法(见6.6.2,2015年版的6.7.2); s)删除了护套热冲击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见2015年版的6.6.4): t)更改了反复弯曲、曲、低温卷绕试验中的弯曲半径要求(见6.6.5、6.6.7、6.7.5,2015年 版的6.7.5、6.7.7、6.8.5); u)更改了护套标志耐磨的试验方法(见6.8.1.2015年版的6.9.1): v)更改了自承式光缆架空敷设安装时光缆端头的固定夹持方式(见附录B,2015年版的附录B); w)更改了阻燃聚乙烯的要求(见5.1.5.1,2015年版的5.1.6.2).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 院有限公司、中通维易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成都泰瑞通信设备检测有限公司、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 司、成都大唐线缆有限公司、武汉网锐检测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西古光通信有限公司、长飞光纤光缆 (上海)有限公司、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 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思源、杨红伟、祁庆庆、薛梦驰、付靖宜、任艳、喻晨曦、陈宁虎、孙宏伟、 肖仁贵、宫振丽、陆石林、张玲、张义军、张革新、林卫峰、华金婷、林威宏.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本文件于2015年首次发布: III
YD/T 1997.2-202X 一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