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33.180.01 CCS M 33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 1117-202X 代替YD/T1117-2001 全光纤型分支器件技术条件 Specification of allopticalfiber branching device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2X-XX-XX发布 202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1117-202X 目 次 前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分类 6技术要求 6.1 光学特性 6.2外观要求. 6.3环保符合性. 7测试方法 7.1 测试环境要求.
7.2 测试仪器要求. 0 7.3 附加损耗 7.4 插入损耗, 7.5 方向性, 7.6均匀性 6 7.7工作带宽.
YD/T 1117-202X 7.8偏振相关损耗 10 7.9波长隔离度. 10 7.10回波损耗 10 8可靠性试验. 10 8.1可靠性试验环境要求. 10 8.2可靠性试验样品要求. 10 8.3可靠性试验要求. 10 8.4失效判据. 9检验规则. 11 16 检验分类 12 9.2出厂检验 12 9.3型式检验. 12 10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3 10.1标志 13 10.2包装, 13 10.3运输, 息服务平台 13 10.4贮存. 13
YD/T 1117202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YD/T1117-2001《全光纤型分支器件技术条件》,本文件与YD/T1117-2001相比, 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01年版的第2章): b)删除了部分术语和定义:尾纤型光纤分支器件、连接器型光纤分支器件、光纤标准连接器、光 纤单窗口宽带耦合器、光纤双窗口宽带耦合器(见2001年版的第3章): c)更改了部分术语和定义:光纤耦合器(见3.3,2001年版的3.3)、光纤波分复用器(见3.4, 2001年版的3.4)、带宽(见3.5,2001年版的3.5)、光纤分支器芯件(见3.9,2001年版 的3.13)、分光比(见3.11,2001年版的3.16)、插入损耗(见3.12,2001年版的3.17)、方 向性(见3.13,2001年版的3.18)、偏振相关损耗(见3.15,2001年版的3.20)、波长隔离 度(见3.16 2001年版的3.21)、回波损耗(见3.17,2001年版的3.22); d)增加了缩略语章节(见第4章): e)删除了光纤宽带耦合器根据工作形态和引出端口组态的分类(见2001年版的4.1.1); f)更改了根据传输模式的分类(见第5章,2001年版的4.1.2): h)增加了1X2或2×2光纤宽带耦合器的三窗口和全带宽光学特性(见表1,2001年版的表 1): i)增加了1XN或2XN光纤宽带耦合器的三窗口和全带宽光学特性(见表2,2001年版的表 2): j)删除了NXN(N>2)星型光纤宽带耦合器的光学特性(见2001年版的表3): k)增加了1×2或2×2多模光纤耦合器的光学特性(见表3); 1)更改了外观要求(见6.2 2001年版的6.1): m)增加了环保符合性要求(见6.3); n)删除了测试设备中光纤标准连接器要求(见2001年版的6.3.5): 0)更改测试方法:附加损耗(见7.3,2001年版的6.4)、插入损耗(7.4,2001版6.5)、方 向性(7.5,2001版6.6)、工作带宽(7.7,2001版6.8)、偏振相关损耗(7.8,2001版 6.9)、波长隔离度(7.9,2001版6.10)和回波损耗(7.10,2001版6.11): p)删除了环境和机械性能试验内容(见200i年版的第7章); q)更改质量评定程序,将内容放入可靠性试验、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见第8章和第9章,2001 年版的第8章和第9章): r)更改了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内容(见第10章,2001年版的第10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 研究院、南京华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普天信息工程设计服务有限公司、苏州苏驼通信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武汉网锐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兴新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天邑康和通信股份有限 公司.
I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