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婆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1预定目标承诺 1.1工期目标 总工期:计划开工日期为:2004年11月11日,峻工日期:2006年8月10日,工期 为21个月.
1.2质量目标 确保本全合同段全部分项工程达到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J071-98)中的优良等级,单位工程一次质量检验合格率100%,优良率达90%以上, 确保处理率100%.
1.3安全目标 消灭因违章施工危及公路行车险性及以上事故; 杜绝职工因工死亡事故,无职工一次负伤5人以上或一次重伤3人以上事故; 重伤率控制在0.6%以下,轻伤率控制在5%以内.
1.4环境保护目标 杜绝重大环境污染责任事故,确保社会、居民及抱怨事件的处理率100%.
2编制说明 2.1编制范围 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范围为:杭州至兰州国家重点干线重 庆云阳至万州高速公路J2合同段韩婆垭隧道正洞掘进开挖、支 护、衬砌、路面、洞内装饰、洞口工程、附属工程以及临时工程.
2.2编制依据 施工合同、投标书、施工图纸,现行施工技术规范、操作规程、 安全技术规程(包括技规、安规、行规、维规)、试验规程、检验评 定标准、验收规范、企业贯标程序文件、管理办法,项目进场调查 报告等.
2.3编制原则 遵循“严肃性、标准性、先进性、可行性、连续性、均衡性、节 奏性、协调性、经济性”的九性原则.
2.4总体设计思路 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为总体目标,精心组 织、科学规划.
做到开工必优,精益求精,铸造精品工程.
3工程概况 3.1工程概况 3.1.1工程概述 1
本合同段起于韩婆垭隧道中部(K171750),途经庙湾、上 柳树湾、狮子岩、掀盘湾、杏子包至长堰塘与K合同段相接 (K173499).
其间无河流,存在不同水量的溪流.
与K合同段 接头处距离云阳至万州公路约3公里.
全长1.749公里.
其中左 线隧道起讫K171750~K172953,长1203米.
右线隧道 起讫YK171750~YK172948,长1198米.
隧道最大埋深 276m.
3.1.2地形地貌 隧址区地貌上属低山重丘区地貌,最低标高约280米,最高 处标高约590米,相对高差约310米.
3.1.3工程地质 韩婆垭隧道出口位于低山重丘斜坡下部,地形呈斜坡小坎 状,洞口地形坡度稍缓,总体坡度约25度,隧道走向与坡向近一 致,冲沟较发育,无地下水出露,坡面第四系堆积物厚度薄,多小 于2米.
基岩为粉砂质泥岩与砂岩互层,未见不良地质现象,坡 面较稳定.
基岩浅埋或裸露,强~弱风化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 碎~较完整,围岩受浅埋和风化影响,稳定性差.
边仰坡成坡条 件一般,采取无仰坡进洞的方式处置.
隧道洞身段岩性为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与砂岩不等厚 互层,岩石为弱~微风化,属软质岩.
裂隙不发育~较发育,岩体 完整~较完整.
岩石透水性差,洞室开挖不会产生大的地下水涌 出,但局部有渗水现象.
围岩类别以Ⅲ类为主,有少量Ⅱ、IV类, 具体划分情况见表3-1: 围岩类别划分表 表3-1 围岩类别 岩性 岩性变化起讫里程 左线 右线 2
强风化~弱风化粉砂质泥岩,属软质岩,岩体较 破碎~较完整,呈碎(块)石状镶嵌结构及角 (砾)碎(石)状松散结构,裂隙发育,部分微张.
围岩开挖后极易风化、潮解,遇水泥化造成大的 K172865~ YK172881 围岩压力,表面张裂可能引起局部坍塌,受构造 K172953 YK172948 裂隙及层面交叉切割可能形成不稳定的危石.
地下水活动微弱,局部有渗水现象,围岩稳定性 差.
弱风化粉砂质泥岩,属软质岩,岩体较完整,呈 块(碎)石状镶嵌结构,裂隙发育,部分微张.
围 岩开挖后极易风化、潮解,遇水泥化造成大的围 K171750 YK171825 III 岩压力,表面张裂可能引起局部坍塌,受构造裂 K172865 隙及层面交叉切割可能形成不稳定的危石.
地 YK172881 下水活动微弱,局部有渗水现象.
围岩稳定性较 差 砂岩,岩体呈弱~微风化状,裂隙较发育,岩体 较完整~完整,岩体主要呈大块状砌体结构;表 面张裂可能引起局部坍塌,受构造裂隙及层面 YK171750 IV 交叉切割可能形成不稳定的危石.
地下水活动 微弱,但局部有渗水现象.
围岩稳定性较好.
YK171825 岩性层,且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砂岩层间结合较差,层 间裂隙较发育,在岩性分界处,尤其是洞顶板为粉砂质泥岩段, 洞顶可能产生掉块或松动落石,局部可能坍塌等.
3.1.4地质构造稳定性和地震安全性 场内无断裂构造通过,单斜构造,地层倾向195-210°,倾角 20-25°,优势产状202°L22°.
新构造运动总体以间歇性缓慢 上升隆起为特征,流水切蚀形成山川河谷,现属相对稳定期.
区 内节理裂隙主要以层间裂隙为主,卸荷裂隙、风化裂隙次之.
主 要发育裂隙产状为:进口段190-215°Z18-22°,L1:65- 85°L68-72°,形成陡崖面;L2:145-160°L70-85°,其中 190-215°Z18-22°(顺层裂隙即层间裂隙)最发育;出口段 185-210°Z23-27°(层面),L2305-315°Z50-65°,L1:65- 隙)最发育.
3
场区内为单斜构造,无褶曲断裂,大部分地段坡体稳定.
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一2001),区间地 震基本烈度值为VI度,地震动峰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 特征周期为0.35s.
3.1.5水文地质及气象特征 3.1.5.1水文地质 区间气候温暖潮湿,降水充沛,地表径流丰富,为地下水的形 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沿线地势较高,切割剧烈,在构造应力的 作用下各类岩组的裂隙较为发育,为地下水的富集提供了条件.
区间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孔隙潜水和基岩风化裂 隙水两种.
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主要埋藏于沿河漫滩阶地和支流 冲积扇中,含水较为丰富,与河水、沟水存在密切水力联系,水位 季节变化明显,受大气降水、农田灌溉水等补给,顺层径流排泄, 其透水性及赋水性差.
另外,堆积于斜坡上的松散的(残)崩坡积 层块(碎)石质土层与基岩接触面处常有地下水赋存或富集,虽 含水量有限,但往往是造成岸坡失稳的润滑剂.
基岩风化裂隙水赋存于砂质岩裂隙及泥质岩类风化裂隙中 主要受大气降水、上层滞水等补给.
因岩体裂隙发育,区内雨量 充沛,一般含水性较好.
由于砂岩与泥岩呈互层状,泥岩具有一 定的隔水性能,经褶曲错移,构成不同规模的封闭的储水构造, 形成局部水压力.
对隧道施工可能存在不利影响.
根据水质分析资料,区间地下水、沟水类型主要为HCO3- Ca和HCO3-CaMg型,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3.1.5.2气象特征 测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4
具有春早、夏热、秋雨绵、冬暖而多雾、无霜期长、雨量充沛等特 点.
气象要素、变化与流域地理位置及地形、地势特点相适应,多 年平均气温16.6-18.7°℃.
六约份平均气温7.1°℃,七月份平均 气温29.6°℃.
相对湿度73-87%.霜冻期期日数一般为10-20 天/年.
雾日数多为25-30天/年.
历年最大风速为17米/秒,多 年平均风速2.1米/秒,最大常风向为东北风.
多年平均降雨量1149.3毫米,最大年降雨量1614.8毫米.
年内分布不均,降雨量多集中于5~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 70%.
冬季(12月份至次年2月)降雨量最少.
测区属长江流域,以长江为骨干,主要支流有小江(彭溪河) 汤溪河等.
三峡库区建成蓄水后,将影响该段河流的水文气象条件.
3.1.6植被及人类活动 隧址处植被茂密,主要为竹、木林,西北部有零星农耕和人工林, 东部洞顶有5栋居民住房,隧洞出口附近基岩被耕植土覆盖.
合 同段线路经过人和镇木古村四个组,涉及300余人,自三峡库区 移民后,近期人类活动频繁.
3.2设计标准 隧道设置为基本平行的双洞,测量线间距为30m.
左线出 口段平面位于R=1250m、Ls=150m的圆曲线上,洞身位于直 线上;右线出口平面位于R=1760m、Ls=150m的圆曲线上, 洞身位于支线上.
隧道主要结构要素见表3-2: 3.3主要工程项目及数量 韩婆隧道主要工程项目包括:隧道正洞开挖、支护、衬砌、 路面、洞内装饰、洞口工程、附属工程、临时工程等.
各工程项目 工程数量见表3-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