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30 B 41 S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 SC/T 7204.2-2007 对虾桃拉综合征诊断规程 第2部分:组织病理学诊断法 Diagnostic Protocols for Taura Syndrome of Penaeid Shrimp- Part2:HistopathologicalMethod 2007-06-14发布 2007-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SC/T7204.2-2007 前言 SC/T7204(对虾桃拉综合征诊断规程》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外部症状诊断法; 一第2部分:组织病理学诊断法; 第3部分:RT-PCR检测法; 第4部分:指示生物检测法.
本部分为SC/T7204的第2部分.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渔业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黄使、杨冰、陈爱平、宋晓玲、史成银、杨丛海、魏琦.
SC/T 7204.2-2007 对虾桃拉综合征诊断规程 第2部分:组织病理学诊断法 1范围 SC/T7204的本部分规定了对虾桃拉综合征组织病理学诊断法的原理、试剂与材料、仪器设备、操 作步骤和结果判定.
本部分适用于对处于桃拉综合征的急性期、过渡期和慢性期的患病对虾确诊和对桃拉综合征的筛 查.
不适于对潜伏性感染或病毒的非感染性携带的标本进行病毒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面,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原理 3.1桃拉综合征的病原和病理学特征 桃拉综合征(Taura syndrome,TS)是由桃拉综合征病毒(TSvirus TSV)引起的对虾的严重流行病.
TSV的形态为正二十面体结构,直径32nm,无囊膜,浮力密度1.338g/mL,在细胞质内复制,核酸为正 链单链线性RNA,长度约10.2kb,其衣壳由三种主要多肽(分子量为55、40和24ku)和一种次要多肽 (58ku)组成.
该病急性期有诊断意义的病灶主要存在于TSV特异性的感染组织,特别是在甲壳下上皮;慢性期, 淋巴器官内的球状体是惟一的TSV持续性感染的病灶.
3.2技术原理 规定.
4试剂和材料 4.1除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外,见SC/T7202.3-2007(班节对虾杆状病毒病诊断规程第3部分:组 织病理学诊断法)中第4章的规定.
4.2阳性对照相应为受TSV感染的对虾制成的组织切片; 4.3阴性对照为未受TSV感染的对虾制成的组织切片.
5仪器设备 的规定.
6操作步骤 按照SC/T7202.3-2007(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诊断规程第3部分:组织病理学诊断法)中第6
SC/T7204.2-2007 章的规定执行.
7结果判定 7.1急性期 7.1.1可以观察到体表、附肢、鳃、后肠、食管和胃的角质层下上皮中有多处坏死病灶.
触角腺管的上 皮很少被感染.
7.1.2表皮的多处病灶中,感染细胞表现为细胞质嗜酸性的增加以及出现细胞核固缩或核破裂.
病灶 处聚集有大量坏死细胞的胞质碎片,染色后呈嗜伊红到弱嗜碱性着色的球形颗粒(直径1μm~20um).
这些球形颗粒与固缩和破裂的核一起,使急性感染期病灶中颗粒的分布呈“撒粗胡椒面状”或“散弹枪窟 隆状”独特的病理特征.
7.1.3在急性感染期不出现血细胞渗透或其他明显的炎症反应.
7.2过渡期 7.2.1在桃拉综合征过渡期,角质层下表皮中典型的急性期病灶的数量和严重程度都在减退,取而代 之的是大量血淋巴细胞在原病灶位置浸润和集聚.
7.2.2大量的血淋巴细胞可能出现黑化,进面导致黑色斑点出现,表现出过渡期的典型特征.
7.3慢性期 7.3.1桃拉综合征慢性感染期的对虾没有感染症状.
7.3.2惟一的组织学症状是正常淋巴器官细胞束管断裂,细胞形成球状堆积,中心导管消失,出现明显 的淋巴器官球.
7.4诊断结果 诊断结果可疑时,补充RT-PCR检测法或指示生物检测法进行结果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