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73.100.99 CCS D 09 MT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 MT/T1202.1-2023 煤矿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要求 第1部分:总体要求 Specifications of data acquisition and transmission for coal mine Part 1;Generalrequirements 2023-04-10发布 2023-07-01实施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 发布
MT/T 1202. 1-2023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总体设计 6总体架构 7设备信息定义
MT/T 1202.1-202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进行 编写.
MT/T1202-2023(煤矿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要求》包括如下部分: 第1部分:总体要求 一第2部分:服务集 第3部分:设备发现与连接 一第4部分:信息安全 第5部分:报文规范 第6部分:配置要求 本标准是MT/T1202-2023《煤矿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要求》的第1部分.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政策法规和科技装备司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行业煤矿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神东煤炭集团公司、煤炭科学技术研究 院有限公司、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应急管理部大数据中心、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内蒙古局、国家矿山 安全监察局陕西局、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继平、贺海涛、郭振兴、张立亚、元玉浩、刘坤、林薇、高伟、郑文文、姚松平、 张乐乐、吴正、郭浩平、刘勇、李哲、梁玉、王鹏、申志远.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MT/T 1202.1-2023 煤矿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要求 第1部分:总体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数据采集与传输的术语和定义、缩略语、总体设计、总体架构、设备信息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数据采集与传输.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标准.
MT/T1202.5-2023煤矿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要求第5部分:报文规范 IEEE 802.3以太网标准(IEEE Standard for Ethernet) IEEE802.11第11部分:无线局域网介质访间控制(MAC)和物理层(PHY)规范(Part11:Wire less LAN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nd Physical Layer (PHY) Specifications) RFC768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 RFC791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IP)) RFC 8200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范(Internet Protocol,Version 6(IPv6)Specification) RFC9293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TCP))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煤矿数据采集与传输coal mine data acquisitfon and transmission 对煤矿地理、生产、安全、设备和管理等方面的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处理、应用和集成等.
3. 2 客户端client 在煤矿网络环境中因生产、运营需要主动发起业务请求操作的各类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上运行的软件.
3. 3 服务端server 在煤矿网络环境中因生产、运营需要响应业务请求的各类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上运行的软件.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ID:身份标识号(Identity)
MT/T 1202.1-2023 OSI:开放式系统互联(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 UTF-8;8位元统码格式转换(8-bit Unicode TransformationFormat) 5总体设计 5.1一般要求 煤矿数据的采集和传输应能实现行业主流场景中不同厂商设备间均以统一格式、共性语义进行煤 矿数据模型的采集、传输、编码和服务,并能提供数据采集网关功能,对被采集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对设 备数据进行汇集和预处理,通过消息队列等将数据发送至外围系统,并可对接煤矿生产控制系统,下发 控制命令给相关设备,对生产进行远程控制.
根据OSI参考模型的分层设计理念,本标准涉及的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选用主流协 议.
物理层和链路层宜选用基于Ethernet 的IEEE 802.3协议、基于Wi-Fi的IEEE 802.11协议等.
网络层宜选用IPv4/IPv6协议.
传输层宜选用TCP/UDP协议.
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应符合本标 准要求.
进行煤矿数据采集与传输的矿用4G、5G等无线网络应符合本标准要求.
5.2应用场景 5.2.1本标准适用于下列3类应用场景(图1):远程业务交互场景、设备间业务交互场景、工业现场总 线及异构系统接人场景.
配置服务器 总控中心 程 生产 交 网络 网关/防火墙 环境 ② ② 便携通信 设各间交互 设备间交互 设备A 设备B ③ 设备 矿用分站 或网关 RS485 BT CAN总线 图1应用场景 5.2.2远程业务交互场景:生产网络(以太网或工业以太网)中的各类信息化设备,与总控中心等实现 远距离业务通信.
如设备与服务器间的数据同步等.
通信等.
5.2.4工业现场总线及异构系统接入场景:实现工业现场总线型传感器及执行器跨分站或网关的数据 交互;现场总线型传感器及执行器与分站或网关的数据交互可不按本标准要求执行.
5.3工作模式 5.3.1在上述远程业务交互场景、设备间业务交互场景、工业现场总线及异构系统接人场景中,各个设 备之间的工作模式应统一采用客户端服务端模式.
5.3.2在各种应用场景中,每个客户端根据自身能力和需要,在同一时刻可以与一个或多个服务端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