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73.020 CCS D 14 KA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行业标准 KA/T8-2023 代替MT/T633-1996 矿区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ong-term monitoring of groundwater in mining area 2023-10-26发布 2024-01-31实施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 发布
KA/T8-2023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一般要求 5地下水的观测 6地表水的观测 7水样采取 附录A(规范性)资料整理、量水建筑物制作和水化学分析
KA/T 8-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MT/T633-1996《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技术规范》,与MT/T633-1996相比,除结构 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将原文件名称更改为"矿区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技术规范”: b)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3); c)更改了地下水动态观测的重点观测对象(见4.1,1996年版的3.1); d)增加了地下水动态观测自动化的要求(见4.2): e)增加了矿区是否需建设气象站的量化指标(见4.4): {)更改了地下水动态观测需编制的成果资料(见4.6.1996年版的4.3.2); g)增加了地下水流向的观测方法(见5.1.2); h)更改了地下水观测工作前或工作过程中应掌握的资料(见5.2.1,1996年版的4.2.1): i)增加了井下新出水点的观测要求(见5.2.6); j)增加了矿井涌水量的观测方法(见5.2.7); k)更改了抽(放)水过程中取样标准(见7.4,1996年版的6.5); 1)更改了水样采取的技术要求(见7.6,1996年版的6.6、6.9、6.10、6.11、6.12); m)更改了水样检测分析的内容(见7.7.1996年版的6.1);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煤炭行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有限 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功宇、牟林、穆鹏飞、代振华、刘峰、王德璋、张清虎.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96年首次发布为MT/T633-1996; 维信息服务平台 一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KA/T 8-2023 矿区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矿区地下水观测、地表水观测、水样采取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井工煤矿(区)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其他类型矿山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2719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B50027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MT/T672煤矿水害防治水化学分析方法 MT/T1091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long-termmonitoringofgroundwater 对一个矿区(矿井)的地下水动态要素(水位、水温、流量、水质等),选择有代表性的含水层(体)、涌 水点、地表水体、泉、水并等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进行观测、记录和资料整理的一项技术工作.
3.2 观测网monitoringnetwork 在目标区域内用于掌握地下水动态的观测孔(点)组成的控制网络.
唯信息服务平台 3.3 平水期average water season 河流、湖泊处于正常水位的时期.
3. 4 枯水期lowwater season 流域内地表水流枯竭,主要依靠地下水补给水源的时期.
3.5 丰水期high water season 江河水流主要依靠降雨或融雪补给的时期.
水样water sample 为检验水体中各种规定的指标,不连续或连续地从特定的水体中取出的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KA/T 8-2023 4一般要求 测对象包括主要含水层、含水体、涌水点、地表水体、泉、水井等.
4.2对于长期性观测点,宜安装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将观测指标与矿井涌水量联网同步观测.
程度及防治水工作需要编制专项设计,由煤矿总工程师组织审查、批准.
4.4矿井应当加强与当地气象部门沟通联系,及时收集气象资料,建立气象资料台账;如果矿井30km 范围内没有气象台(站),气象资料不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时,应当建立降水量观测站.
4.5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设施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观测所使用的仪器、仅表应定期进行计量 检定, 4.6各项地下水动态观测成果应及时整理检查,录人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系统,如有疑点或异常时, 应及时复测纠正.
原始记录应认真填写并及时整理装订成册,长期保存,应编制的常用资料参照 附录A.1的规定.
5地下水的观测 5.1观测网的布置 5.1.1观测网一般宜覆盖补给区至排泄区的整个地下水系统,在地下水系统范围过大的情况下,观测 网宜以矿井为主缩小范围,但应能控制矿井排水形成的降落漏斗.
5.1.2长期观测孔(点)一般宜沿地下水的流向布置,若观测区域内有自然或人工排泄点时,宜以排泄 点为中心布置至少两条互相垂直的观测线,可采用示踪法、自然电位法、基于图像处理的单孔流向观测 法等方法测定流向.
5.1.3了解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的观测孔(点),宜垂直于地表水流向布置观测线.
在河流流人和流出 观测区域的地段,宜布置垂直于河流的观测线.
5.1.4观测大气降水入渗请况的观测孔(点),宜结合小流域均衡观测,沿地下水流向布置观测线,必要 时可布置两条互相垂直的观测线.
5.1.5矿井涌水点和矿区(矿井)水源地的地下水动态观测,宜以矿井和水源地为中心布置观 测线.
5.1.6观测网布置前,应收集以下资料,包括但不限于: 信息服务平 矿区水文地质图; -观测区水文地质图: 一-井上下对照图、矿井充水性图; 以往气象、水文资料; 一以往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5.2地下水观测技术要求 5.2.1观测孔在使用前应根据观测目的和使用要求,按照有关规程做好洗孔和隔离止水工作,使用过 程中若有堵塞,应及时清理.
5.2.2充分利用现有观测点(观测孔、水井、泉、采(老)空水排泄点、涌水点等)进行观测,新增观测点应 弥补原有观测点的不足,覆盖水文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范围和规划接续的采掘区域.
5.2.3已接入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的地面、井下钻孔等观测点,应进行实时监测并定期形成台账,不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