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99 CCS B 65 LY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3420-2024 国家林草科普基地评价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assessment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base of national forestry and grassland 2024-12-16发布 2025-05-01实施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发布 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
LY/T3420-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地分类 4.1自然保护地类 4.2场馆场所类 4.3教育科研类 4.4信息传媒类 5评价内容 5.1科普资源 5.2科普能力 5.3科普活动 5.4科普成效 5.5科普特色和自主创新性 6评价程序. 6.1评价准备 6.2现场核验 6.3会议评审 7评价方法 7.1评价指标 7.2分值计算 7.3综合评分 8评价结果运用 附录A(规范性)国家林草科普基地评价指标及评分依据 A.1自然保护地类国家林草科普基地评价指标及评分依据 A.2场馆场所类国家林草科普基地评价指标及评分依据 A.3教育科研类国家林草科普基地评价指标及评分依据 A.4信息传媒类国家林草科普基地评价指标及评分依据 13 参考文献
LY/T 3420-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 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宁枚凉、李惠鑫、蒋斓、高月、任学勇、卢康宁、沈伟航、朱洁净、戴栓友.
中国标准出版社
LY/T 3420-2024 国家林草科普基地评价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国家林草科普基地的分类、评价内容、评价程序及评价指标等要求,描述了相应的评 价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由国家林草主管部门和国家科技主管部门联合认定的国家林草科普基地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林草科普基地science popularizationbase offorestryandgrassland 依托森林、草原、湿地、荒漠、野生动植物等林氧端源开展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活动,展示林草科技 成果和生态文明实践成就,创作和制作科普作高生产科普产品,面向社会公众弘扬科学精神,普及林草 科学技术知识和传插生态文化、宣传林莫生态治理成果和美丽中国建设成就的场所.
3.2 自然教育nature education 以自然环境为背景,依托自然资源,通过提供设施和人员服务引导公众亲近自然、认知自然、保护自 然的主题性教育过程.
[来源:LY/T3329-2022.3.1] 4基地分类 4.1自然保护地类 依托各类自然保护地建立的国家林草科普基地,利用保护地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开展自 然教育和生态体验等科普活动.
包括但不限于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包括森林公园、草原公 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等)及世界自然遗产地、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
4.2场馆场所类 依托各类场馆和场所建立的国家林草科普基地,开发利用场馆和场所的展教功能,开展展示、体验、 互动等科普活动.
包括但不限于科技馆、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标本馆、林场、草场、林下经济基地、林 草种苗基地、野生动物教护中心.
4.3教育科研类 依托各类教育科研机构和平台建立的国家林草科普基地,开发利用所拥有的科技资源、展教资 1
LY/T3420-2024 源,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包括但不限于学校和科研院所中的重点实验室、生态定位站、工 程中心、长期科研基地、推广转化基地、科研中心.
4.4信息传媒类 依托各类信息传媒组织建立的国家林草科普基地,发挥媒介的信息传播优势,开展科普宣教活动.
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社、报社、期刊社、广播电视台、传媒公司.
5评价内容 5.1科普资源 支撑基地日常运营、开展科普活动、对外交流及提供公开科普服务的基础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基础设施,用于支撑开展科普活动的固定场所和设施设备,且它们应符合公共场馆、设施或场 所安全、卫生、消防等相关安全标准.
b)自然保护地类基地特色资源,具有的自然资源禀赋(自然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分布等方面 的总体情况),重点考评自然保护地称号获得情况、科普工作中对自然资源察赋开发利用等 方面.
c)场馆场所类基地特色资源,用于支撑科普活动的实物酶列、静态模型、多媒体、互动体验等展品 及馆藏,以及多媒体、数字化、互动体验类展教设备, d)教育科研类基地特色资源,用于开展科学传的科技成果和支撑科普活动的科研平台和科研 仪器设备.
e)信息传媒类基地特色资源,具有的科普息资源,以及科学普及传播和互动交流平台.
5.2科普能力 AN 基地面向公众提供科普产品和服务的综合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组织机构,科普工作管理部门设立、分管领导配备、工作机制建立和管理制度制定等情况.
b)人才队伍,科普专职人员、兼职人员、科普志愿者以及科普创作、科普讲解、科学传播、特聘专 家等人员配备情况:自然保护地类基地所从事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的师资情况.
c)培训交流,开展科普业务培训和对外交流的情况.
d)信息化建设,科普信息化宣传平台建设情况,以及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普活动和普及科学 知识情况.
e)科普经费,用于开展科普工作的各项经费.
5.3科普活动 基地依托科普资源,面向社会和公众组织的群众性、社会化科学传插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对外开放参观,面向公众的年开放天数和年实际参观人次.
b)常规科普活动,面向公众经常性、长期性、开展的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例如,科普(科技)展 览、科普讲座、科普竞赛、实用技术培训等.
c)重大科普活动,在重要主题日(如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公众科学日、科技工作日)与重要生 态节日(如植树节、爱鸟周、野生动植物日、环境日、湿地日、防治荒漠化日)期间举办(或承办) 的主题科普活动,或举办(或承办)的千人以上大型科普活动.
5.4科普成效 各类科普活动对社会公众所产生的效果和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