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23.060.01 CCS N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213-2024 代替GB/T 4213-2008 气动控制阀 Pneumaticcontrolvalves 2024-12-31发布 2025-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4213-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产品分类及通用要求 4.1按控制阀使用功能分类 4.2按控制阀动作方式分类 4.3按控制阀作用方式分类 4.4按控制阀执行机构型式分类 4.5公称通径(DN或NPS) 4.6公称压力(PN系列)或压力等级(Class系列) 4.7输入信号 4.8气源 4.9正常工作条件 4.10信号接管螺纹 4.11连接端型式和尺寸 5技术要求 5.1耐压强度 5.2填料函及其他连接处的密封性 5.3泄漏量 5.4 气室的密封性 5.5基本误差 5.6 回差 5.7 始终点偏差 5.8 死区 5.9 额定行程偏差 5.10 额定流量系数 5.11 固有流量特性 5.12 耐工作振动性能 5.13 动作寿命. 5.14 阀体壁厚 5.15 阀体与阀盖化学成分 5.16表面质量*
GB/T 4213-2024 5.17其他 6试验方法 6.1试验条件及说明 6 6.2耐压强度 6.3填料函及其他连接处的密封性 -11 6.4泄漏量. ..11 6.5气室密封性 12 6.6基本误差 -12 回差 -12 6.8始终点偏差 -12 6.9死区 .-12 6.10额定行程偏差 13 6.11额定流量系数和固有流量特性 -13 6.12耐工作振动性能试验 -15 6.13动作寿命试验 *16 6.14阀体壁厚 6.15阀体与阀盖化学成分 -16 6.16表面质量 -16 7检验规则 *16 7.1出厂试验 *16 7.2型式试验 8标志、包装和贮存 -17 8.1标志 **17 8.2包装. *18 8.3贮存. .-18 附录A(资料性)公称通径对照关系 附录B(资料性)阀座泄漏量计算实例 *20 B.1述. B.2阀的信息 *20 B.3试验压差. **20 B.4阀额定容量的计算 20 B.5计算阀最大允许泄漏量 -22
GB/T 4213-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4213-2008《气动调节阀》,与GB/T4213-200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 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补充了范围内容(见第1章,2008年版的第1章): b)更改了术语和定义的适用标准(见第3章,2008年版的第3章): c)更改并增加了产品分类及通用要求的内容(见4.2、4.4、4.5、4.6 2008年版的第4章); d)更改了气源压力最大值、气源质量要求(见4.8.1、4.8.3,2008年版的4.8.1、4.8.3); e)更改了正常工作条件的温度上限,信号接管螺纹尺寸(见4.94.10.2008年版的4.9、4.10); f)增加了耐压强度试验中对承压件单独试验的技术要求(见5.1): g)增加了填料函及其他连接处密封性试验中程序B气体介质试验的技术要求(见5.2); h)增加了泄漏等级的适用性说明(见5.3.2); i) 增加了泄漏等级为V的气体泄漏要求并补充了特殊试验条件下的修正公式(见表1); j) 更改了泄漏率系数的表述(见表2.2008年版的表3); k)更改了基本误差、回差、死区、始终点偏差、额定行程偏差的要求(见表4,2008年版的表1): 1)增加了流量特性的斜率偏差计算公式参数说明(见5.11.15.11.2); m)增加了阀体壁厚、阀体与阀盖化学成分的技术要求(见5.14、5.15); n)更改“外观“为“表面质量“并增加了行程标尺和指针的要求(见5.16 2008年版的5.14); o)增加了推荐的试验顺序(见6.1.3); p)增加了耐压强度试验中承压件单独试验的试验方法,更改了试验时间的要求(见6.2.2008年 版的6.10): q)增加了填料函及其他连接处密封性试验中气体介质试验方法:程序B(见6.3); r) 更改了基本误差、回差、始终点偏差、死区、额定行程偏差的试验方法描述(见6.6、6.7、6.8、 6.9 6.10 2008 年版的 6.4 6.5 6.6 6.7 6.8) ; s)增加了流量试验装置的要求和基本试验程序(见6.11.5); 1)增加了阀体壁厚、阀体与阀盖材质化学成分和表面质量的试验方法(见6.14、6.15、6.16); u)增加了出厂试验或型式试验项目表的内容(见表11): v)更改广网体标志的要求(见8.1.1 2008年版的8.1.1).
请注意本文件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仪器仪表自控系统检验测试限公司、浙江中控流体技术有限公司、上海 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良盛电气有限公司、浙江涨沃自控仪表有限公司重庆川仪调节 润有限公司、重庆世壮仪器仪表有限公司、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中环天仪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永盛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泵阀产品质量检验中心、上海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自动化仪表七厂、艾坦娜 流体控制技术(山东)有限公司、鞍山拜尔自控有限公司、上海阀特流体控制阀门有限公司、艾默生过程 管理(天津)阀门有限公司、浙江中德自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三方控制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横河 自控阀门有限公司、江苏进典控制阀有限公司、无锡凯尔克仪表阀门有限公司无锡斯考尔自动控制设 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