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33.050.30 GB CCS M 3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2371-2024 代替GB/T 22371-2008 传真机、多功能复合型传真机环境保护要求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for facsimile machines and multi-function posite facsimile machines 2024-12-31发布 2025-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2371-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4.1可回收利用设计 4.2塑料外壳和盒式零件材料 4.3塑料件的标记 4.4电池/蓄电池 4.5传真纸 4.6显影剂、墨水及色带成分 采用静电记录方法传真机的光导体 4.8包装材料 4.9噪声 4.10 能耗 4.11 有害物质的排放 4.12 供货要求 4.13 不再使用产品的回收 4.14消耗品的回收 5试验方法 5.1可回收利用设计 5.2塑料外壳和盒式零件材料 5.3塑料件的标记 5.4电池/蓄电池. 5.5传真纸 5.6显影剂、墨水及色带成分 5.7 采用静电记录方法传真机的光导体 5.8包装材料 5.9噪声 5.10 能耗. 5.11 有害物质的排放 5.12 供货要求 5.13不再使用产品的回收
GB/T 22371-2024 5.14消耗品的回收 附录A(规范性)致癌芳香胺 附录B(规范性)墨水中禁用物质 附录C(规范性)粉尘的检测方法 C.1方法原理 C.2检验条件.. 11 C.3检验方法. C.4粉尘浓度和排放率的计算 附录D(规范性)臭氧的检测方法 14 D.1方法原理.. 14 D.2检验条件 14 D.3检验方法. 15 D.4臭氧排放率的计算. 附录E(规范性)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苯、苯乙烯和未经确认的单个物质VOC排放率 制样流程 91 E.1方法原理. E.2检验条件. E.3检验方法. E.4结果计算. 附录F(规范性) F.1一般规定. F.2试验条件 F.3试验方法 F.4测试结果的计算 参考文献 图F.1平滑曲线示意图 图F.2PER(t)曲线示意图 表1有害可溶性元素的最大限量要求 3 表2产品工作过程中噪声要求 表3产品能耗要求. 表4喷墨产品的操作模式功率及待机功率 表5喷墨产品睡眠状态最长预设延迟时间 表6静电记录方法的产品有害物质的排放限值 表A.1致癌芳香胺. 表B1被认定可致癌的着色剂 表B.2被认定可致敏的着色剂
GB/T 22371-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22371-2008《传真机、多功能复合型传真机环境保护要求》,与GB/T22371一 200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范围"的相关内容(见第1章,2008年版的第1章); b)删除了“制造商的承诺"的相关内容(见2008年版的4.1.1); c)删除了“耐久性信息”的相关内容(见2008年版的4.1.4); d)更改了“可回收利用设计”的相关要求(见4.1,2008年版的4.2): e)删除了“减少塑料材料的种类"的要求(见2008年版的4.3): f)更改了“塑料外壳和盒式零件材料”的相关要求(见4.2.2008年版的4.4); g)更改了“塑料件的标记"的相关要求(见4.3,2008年版的4.5); h)删除了“不再使用产品的回收”中的相关条款(见2008年版的4.6.1和4.6.3); j)更改了"采用静电记录方法传真机的光导体”的相关回收要求(见4.7.2,2008年版的4.15.2): k)更改了“包装材料”的相关要求(见4.8.2008年版的4.12): 1)更改了“噪声"的相关要求(见4.9,2008年版的4.7); m)更改了“能耗"的相关要求(见4.10,2008年版的4.9); n)更改了“粉尘”"臭氧”苯乙烯”的限值要求(见4.11.1 2008年版的4.14.1、4.14.2和4.14.3); 要求(见4.11.1); 求(见4.11.2) q)增加了“试验方法"一章(见第5章); r)删除了“附录A""附录C""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1"和"附录J"的内容(见2008年版 的附录A、附录C、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和附录J); s)更改了“附录B"的内容(见附录B,2008年版的附录B); t)更改了“粉尘”"臭氧”苯乙烯”的测定方法(见附录C、附录D和附录E,2008年版的附录E): u)增加了"TVOC""苯""未经确认的单个物质VOC"和“细颗粒物"的测定方法(见附录E和 附录F).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复印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4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夏普办公设备(常熟)有限公司、厦门市智成蓝海科技有限公司、安信检测认证 (雄安)有限公司、北京辰光融信技术有限公司、天津复印技术研究限公司、天津天复检测技术有限 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正良、郑城、苏圆满、颜志鑫、张宇、王超.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8年首次发布为GB/T22371-2008;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