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77.120.99 H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2690.6-2017 代替GB/T12690.6-2003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 化学分析方法 第6部分:铁量的测定 硫氰酸钾、1,10-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Chemical analysis methods for non-rare earth impurity of rare earth metals and their oxides- Part 6:Determinationofiron content- Kslium thiocyanate,110-Phenanthroline spectrophotometricmethod 2017-10-14发布 2018-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12690.6-2017 前言 GB/T12690《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共分为18个部分: 第1部分:碳、硫量的测定高频-红外吸收法; -第2部分:稀土氧化物中灼减量的测定重量法; 一第3部分:稀土氧化物中水分量的测定重量法; 一第4部分:氧、氮量的测定脉冲-红外吸收法和脉冲-热导法; 一第5部分:钻、锰、铅、镍、铜、锌、铝、铬、镁、辐、钒、铁量的测定; 一第6部分:铁量的测定硫氰酸钾、1,10-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第7部分:硅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8部分:钠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9部分:氯量的测定硝酸银比浊法; 第10部分:磷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11部分: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2部分:针量的测定; 一第13部分:钼、钨量的测定; 第14部分:钛量的测定; 第15部分:钙量的测定; 一第16部分:氟量的测定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第17部分:稀土金属中、钮量的测定; 第18部分:锆量的测定.
本部分为GB/T12690的第6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12690.6-2003(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铁量的测 定硫氰酸钾、1.10-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本部分与GB/T12690.6-200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试样预热条件,由900℃预干燥1h变为在干燥箱内105℃烘1h; 一修改了重复性和允许差.
本部分由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9)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江阴加华新材料资源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虔东稀 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包头稀土研究院、赣州晨光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姚京璧、朱红春、郑杏琴、温斌、陈燕、于亚辉、姚南红、朱宽、郭永娇、董涛、刘平、 谢国华、谭巧珍.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2690.6-2003. GB/T 12690.6-2003 由 GB/T 11074.3-1989 及 GB/T 12690.20- 1990合并面来,
GB/T 12690.6-2017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 化学分析方法 第6部分:铁量的测定 硫氰酸钾、1,10-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1范围 GB/T12690的本部分规定了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铁量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铁量的测定.
测定范围:0.0001%~0.0050%.
2方法提要 试料用盐酸或硝酸溶解,在微酸性介质中,铁与硫氰酸钾、1,10-二氮杂菲形成紫红色三元络合物, 用甲基异丁基酮萃取该络合物,于分光光度计波长520nm处测量其吸光度.
3试剂 3.1过氧化氢(30%).
3.2甲基异丁基酮.
3.3盐酸(11),优级纯.
3.4硝酸(11),优级纯.
3.5硫氰酸钾溶液(500g/L).
3.61.10-二氮杂暮乙醇溶液(2.5g/L):称取0.25g1,10-二氮杂菲溶解于100mL乙醇中.
3.7铁标准贮存溶液:准确称取0.1000g铁(99.9%)于150mL烧杯中,加30mL盐酸(3.3),低温加 热至溶解完全,冷却至室温.
移人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1mL含 100pg铁.
3.8铁标准溶液:移取10.00mL铁标准贮存溶液(3.7)于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此溶液1mL含1μg铁.
4仪器 分光光度计.
5试料 5.1试样在干燥箱内于105℃烘1h,并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备用.
5.2金属试样需去掉表面氧化层,取样后立即称样.
GB/T 12690.6-2017 6分析步骤 6.1试样 按表1称取试料(第5章),精确至0.0001g. 表1 铁含量/% 试料/g 试液总体积/mL 移取试液体积/mL 补加盐酸(3.3)体积/ml 0 000 1~0 000 5 1 000 0 全量 0 >0 000 5~0 002 5 1 000 0 100 00 20 00 2 >0 002 5~0 005 0 0 500 0 100 00 20 00 2 6.2测定次数 独立的进行两次测定,取其平均值.
6.3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做空白试验.
6.4测定 6.4.1按表1将(除氧化铺外)的试料置于100mL烧杯中,加5mL盐酸(3.3),低温加热至溶解完全, 冷却至室温,按表1移人容量瓶(或分液漏斗在)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6.4.2按表1将(氧化铺)试料置于100mL烧杯中,加5mL硝酸(3.4),滴加过氧化氢(3.1),低温加热 至溶解完全并蒸至溶液呈黄色,不再有小气泡出现.
冷却至室温,按表1移人容量瓶(或分液漏斗)中, 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6.4.3移取适量溶液于60mL分液漏斗中,按表1补加盐酸,混匀.
加2mL硫氰酸钾溶液(3.5), 2mL1 10-二氮杂菲乙醇溶液(3.6),混匀.
加5mL甲基异丁基酮(3.2),震荡1min,静止分层,弃去 水相.
6.4.4移取部分有机相溶液于1cm比色Ⅲ中,以试料空白为参比,于分光光度计波长520nm处测量 其吸光度.
从工作曲线上查得铁含量.
6.5工作曲线的绘制 移取0 mL、1.00mL2.00mL3.00 mL、4.00 mL、5.00mL 铁标准溶液(3.8)分别置于一组60 mL 以铁量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7分析结果的计算 7.1按式(1)计算试料中铁的质量分数,数值以%表示: (Fe) =m×V× 10- m×V ×100% ..(1)
GB/T 12690.6-2017 式中: m-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的铁量,单位为微克(pg): V 试液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 移取试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
7.2按式(2)计算试料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数值以%表示: (Fe O) =w(Fe)× 1.429 7 式中: w(Fe) 由7.1求得铁的质量分数,%; 1.429 7 由铁量换算成三氧化二铁量的系数.
8精密度 8.1重复性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测定值,在以下给出的平均值范围内,这两个测试结果 的绝对差值不超过重复性限(r),超过重复性限(r)的情况不超过5%.
重复性限(r)按表2数据采用线 性内插法求得: 表2 铁量质量分数/% 重复性限(r)/% 0 000 14 0 000 05 0 000 87 0 000 1 0 001 7 0 000 2 0 002 8 0 000 3 0 004 5 0 000 4 注:重复性限(r)为2.8×Sr.Sr为重复性标准差.
8.2允许差 实验室之间分析结果的差值不应大于表3所列允许差.
表3 铁量质量分数/% 允许差/% 0 000 1~0 000 5 0 000 1 ≥0 000 5~0 001 5 0 000 2 ≥0 001 5 ~0 002 5 0 000 3 ≥0 002 5~0 003 5 0 000 4 ≥0 003 5 ~0 005 0 0 00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