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91.120.25 CCS P 15 D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行业标准 DB/T 100-2024 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 Regional seismic safety evaluation 2024-12-24发布 2025-06-01实施 中国地震局 发布
DB/T 100-2024 目 前言 引言 10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5区域地震活动性与地震构造评价 5.1区域范围确定 5.2图件要求 5.3地震活动性分析 2 5.4地震构造评价 6近场区地震活动性与地震构造评价 6.1近场区范围确定 6.2图件要求 6.3地震活动性评价 6.4地震构造评价 7目标区断层勘查与活动性鉴定 7.1目标区范围确定 7.2图件要求 7.3断层控制性勘查 7.4断层活动性鉴定 8目标区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 6 8.1工程地质资料调查 8.2控制性钻孔勘查 6 8.3控制性钻孔测试 8.4场地岩土动力性质试验 8.5目标区三维地层结构模型建立 8 9地震动预测方程确定. 6 9.1地震动预测方程表达 9.2基岩地震动预测方程建立 10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 10.1潜在震源模型建 10.2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 9
IB/T 100-2024 10.3地震危险性计算 11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 10 11.1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建立 10 11.2输人地震动时程确定 11 11.3场地地震反应分析. 11 11.4控制点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 12 11.5设定场点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 12 12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12 12.1断层错动评价 12 12.2地震液化判别 13 12.3软土震陷判别 13 12.4地震崩場与滑坡评价 13 参考文献
DB/T 100-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本文件由地震灾害预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应 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俞言祥、周本刚、潘华、张郁山、吕悦军、周庆、黎益仕、吴健.
IDB/T100--2024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重大建 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由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其他 一般建设工程则按照地震区划图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人,2018年5月,国务院 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8)33号),提出在北京、天 津、上海等16个试点地区,推行由政府统一组织对地震安全性评价实行区域评估.
2019年3月,国务 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9)11号),在全国全 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将地震安全性评价纳人由政府统一组织的区域评估事项,明确了评 估工作主体、工作阶段、结果使用等内容,2019年11月,中国地震局颁布实施了《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 价工作大纲(试行)(中震防函(2019)21号)(以下简称《工作大纲3),初步界定了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 价的工作内容、方法和结果,用以引导和规范全国的业务开展.
《工作大纲》以GB17741-2005《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为参照,但其规定相对宏观.
为此,部 分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地方标准或技术规范,对《工作大纲》中的部分技术要求进行细化,出现了各 地的技术要求存在一定差异的情况,由此带来了业务开展的不利影响.
因此,重待制定全国统一的区域 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标准.
在本文件的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的业务特征,分析了各省(自治区、直辖 市)相关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
在总结近年来业务开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化以 及当前技术现状和抗震设防要求监管的实际需要,规定了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并对评 价结果的要求统一化、具体化.
本文件的实施,将对促进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开展、规范评价工 作过程及结果审定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