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1406-2024 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 入海排污口设置论证技术导则.pdf

1406,2024,排污口,河入海,环境,生态环境
文档页数:29
文档大小:1.02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生态环境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ICS 07.060:13.020 Z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HJ1406-2024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 入海排污口设置论证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line for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sewage outfalls into environmental waterbodiesTechnical guideline for demonstration of setting up sewage outfalls into sea 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件,由生态环境部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

2024-12-28发布 2025-02-01实施 生态环境部发布
HJ 1406-2024 目次 前言.. II 1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4总则 5合法性分析. 4 6论证分级与范围确定, .4 7海洋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 8海洋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估. 6 9污染物排放总量分析.

.12 10合理性分析, ..13 11论证结论 ..14 附录A(资料性附录) A、B、C类污染物质名录 .15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入海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编制提纲, ..16 附录C(资料性附录) 污染源调查. .18 附录D(规范性附录) 排污混合区经验估算公式 19 附录E(资料性附录) 浮射羽流模拟方法简介 20
HJ 1406-2024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 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办 法(试行)》等,指导、规范入海排污口的设置论证,防治海洋环境污染,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入海排污口设置论证的基本任务、原则、程序、范围、内容、方法及其技术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海油环境科技(北 京)有限公司.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4年12月28日批准.

本标准自2025年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
HJ 1406-2024 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 入海排污口设置论证技术导则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入海排污口设置论证的基本任务、原则、程序、范围、内容、方法及其技术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入海排污口设置论证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标准,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其他文件被新文件废止、 修改、修订的,新文件适用于本标准.

GB3097海水水质标准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7378(部分)海洋监测规范 GB18421海洋生物质量 GB18486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污染控制标准 GB18668海洋沉积物质量 GB/T12763(部分)海洋调查规范 HJ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 HJ1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HJ442(部分)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1310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名词术语 HJ14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海洋生态环境 HY/T215近岸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技术指南 SC/T9110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3术语和定义 H13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入海排污口sewage outfalls into sea 法定海岸线向海一侧,直接或者通过管道、沟、渠等排污通道向海洋环境水体排放污水的口门.

3.2 入海排污口设置setting up of sewage outfalls into sea 入海排污口的新建、改建和扩大.

HJ 14062024 污水扩散器sewagediffuser 沿着管道轴线设置多个出水口,使污水从水下分散排出的设施,有直线型、L型和Y型等.

3.4 混合区mixingzone 一般指污水自排放口(扩散器)连续排出,各个瞬时造成附近水域污染物浓度超过该水域水质目标 限值的平面范围的叠加(亦即包络)称为混合区.

3.5 海洋生态敏感区marine ccological sensitive area 海洋生态功能与价值较高,且遭受损害后较难恢复其功能的海域,主要包括依法依规划定的国家公 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世界自然遗产、生态保护红线、河口、海湾、海岛,重要水 生生物天然集中分布区、栖息地及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润游通道(以下简称“三场一通道”),特 殊生境(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和海藻场等),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海洋自然人文历史遗迹和自然 景观等.

4总则 4.1基本任务 在分析入海排污口初步设置方案合法基础上,开展海洋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和海洋环境保护目标分 析,预测和评价入海排污口设置后对海水水质、海洋沉积物质量、海洋生态的影响范围与影响程度,进 行合理性分析,提出污染物排放量控制要求,给出入海排污口设置方案,并提出对应的海洋生态环境保 护措施建议.

4.2基本原则 4.2.1分级论证原则 入海排污口的设置应当根据不同类型海域特征和入海排污口排污特征,采用相应的论证工作等级和 工作内容.

4.2.2离岸排放原则 入海排污口应尽可能设置在扩散稀释能力较强的海域,并适度集中合并建设,最大限度减少排污对 海域和海岸线生态环境影响:在有条件的地区,入海排污口应离岸深水设置.

4.2.3目标符合原则 因排污引起的海水环境质量等超过目标值的范围应当被控制在排污混合区内,且排污混合区外的海 水水质、海洋沉积物质量和海洋生物质量等应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要求.

4.3基本要求 4.3.1入海排污口设置应当充分考虑入海排污口类型、污水特征、海洋生态环境敏感程度、周边污染 源叠加影响等,按要求进行分析论证与规范设置,综合分析并选择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方案.

对符合排 污口布局规划的,单个入海排污口设置论证的合理合法性分析可视情简化.

4.3.2应当合理利用海水自净能力,入海排污口尽可能设置在迁移扩散和稀释能力较强的水域,并避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十二年老网站,真实资源!
高速直链,非网盘分享!浏览器直接下载、拒绝套路!
本站已在工信部及公安备案,真实可信!
手机扫码一键登录、无需填写资料及验证,支持QQ/微信/微博(建议QQ,支持手机快捷登录)
①升级会员方法:一键登录后->用户中心(右上角)->升级会员菜单
②注册登录、单独下载/升级会员、下载失败处理等任何问题,请加客服微信
不会操作?点此查看“会员注册登录方法”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