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T 5631-2024 进口稀散金属富集物料固体废物属性鉴别规程.pdf

2024,5631,pdf,室内,稀散,出入境检验检疫
文档页数:14
文档大小:1.38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出入境检验检疫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ICS 77.010 CCS H 66 SN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5631-2024 进口稀散金属富集物料固体废物属性 鉴别规程 Solid waste identification rules for imported enriched materials of scattered metals 2024-12-16发布 2025-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发布
SN/T5631-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州海关、国家稀散金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肖前、彭速标、萧达辉、钟步江、朱刘、朱赞芳、翟翠萍、刘莹峰、钟志光、宋武元、 周君龙.

SN/T 5631-2024 进口稀散金属富集物料固体废物属性 鉴别规程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进口稀散金属富集物料的固体废物属性鉴别规程.

本文件适用于进口稀散金属富集物料的固体废物属性鉴别.

2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34330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 SN/T0570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废物放射性污染检验规程 SN/T5571固体废物鉴别抽样导则 SN/T5572进口货物固体废物属性鉴别通用程序 3术语和定义 GB3433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固体废物solid wastes 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 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 质.

经无害化加工处理并且符合强制性国家产品质量标准,不会危害公众健康和生态安全,或者根据 固体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程序认定为不属于固体废物的除外.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一百二十四条] 3.2 危险废物hazardous wastes 列人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 固体废物.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一百二十四条] 3.3 稀散金属scatteredmetals 由嫁(Ga)、(In)、钝(T1)、错(Ge)、硒(Se)、碚(Te)、(Re)等7个元素组成的一组化学元素,也 称为分散元素或分散金属.

这些元素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成矿规律,在自然界聚焦度低、不能独 立成矿,分散赋存于铜、铅、锌、铝等有色金属的矿床中,不形成或只形成很少的矿物,通常被视为多金属 矿床的伴生组分.

SN/T 5631-2024 3.4 稀散金属富集物料enrichedmaterials of scatteredmetals 以提取稀散金属元素为目的,通过一定生产、制造、加工或处理工艺获得的,可用于生产较高纯度稀 散金属产品的物料.

3.5 夹杂物carried-waste 在生产、收集、包装和运输过程中,混人稀散金属富集物料中的其他物质.

注:夹杂物包括本废料、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等物质但不包括包装物及在运输过程中使用的其他物质.

4现场检验 4.1放射性检测 4.1.1按照SN/T0570使用放射性检测设备检测物料的放射性.

4.1.2进口稀散金属富集物料的放射性污染控制应符合以下要求: a)物料中未混有放射性废物: b)物料(含包装物)的外照射贯穿辐射剂量率不超过进口口岸所在地正常天然辐射本底值 0.25 μGy/h; c)物料的表面a、β3放射性污染水平为:表面任何部分的300cm”的最大检测水平的平均值a不 超过 0.04 Bq/cmβ 不超过 0.4 Bq/cm².

4.2外观检验 4.2.1观察物料的形态、粒径、颜色等表观特征是否与货物来源相符.

注:常见稀散金属(储、碎、晒、钢、家)宫集物料的来源和特征见附录A. 4.2.2目视检查物料的外观是否均匀,是否混人外来夹杂物.

发现明显混人本废料、废纸、废塑料、废 橡胶、废玻璃等夹杂物时,应取样送实验室开展固体废物属性鉴别.

4.2.3目视检验物料中是否含有列人《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危险废物.

发现疑似危险废物时,应委 托鉴别机构进行危险废物鉴别由鉴别机构出具是否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危险废物或其他危 险废物的鉴别报告.

5取样和制样 5.1根据货物的实际情况,按照SN/T5571选择适用的抽样方法,从整批货物中抽取代表性样品.

5.2物料的形态、颜色等表观特征不一致时,应分类取样、分开包装、分别检验.

5.3所取样品量应满足实验室检测和留样的基本需求,每份样品一般为4kg~5kg.

5.4所取样品经过混合、缩分等制备,得到成分均匀的测试样品.

除水分和酸碱度项目外,测试样品应 事先在105C下烘干至恒重后,方可开展实验室检测.

6实验室检测 6.1成分分析 采用X荧光光谱法对样品进行元素组成分析.

注:必要时,采用红外光谐法、色谱法、质谐法等对样品的有机组分进行成分分析.

SN/T 5631-2024 6.2物相分析 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对样品进行物相分析,确定主要元素的化学结合状态和聚集态结构.

6.3矿相分析 必要时,使用矿相显微镜对样品进行矿相分析.

6.4微束分析 必要时,使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法对样品进行微观形貌和微区成分分析.

6.5稀散金属元素分析 根据稀散金属元素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方法测定样品中特定稀散金属元素的含量.

检测结果以质 量百分比(以干态计)表示,结果精密度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

6.6杂质元素和有害成分分析 必要时,测定样品中的杂质元素和有害成分含量,检测结果以质量百分比(以干态计)表示,结果精 密度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

6.7水分测定 必要时,采用热干燥法测定样品的水分含量.

6.8其他指标测定 必要时,测定物料的酸碱度、粒度等其他指标.

注:稀散金属富集物料常用的检测方法标准见附录B. 7来源和用途分析 7.1收集产品的质量标准、工艺说明、文献资料等信息,结合物料样品检测结果,对物料的产生来源和 用途进行分析,判断物料是否属于以提取稀散金属元素为目的,在工艺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经过有 目的生产、制造、加工或处理工艺面获得的一种或多种产品(包括副产品),或是属于GB34330规定的 丧失原有使用价值的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或在环境治理和污染控制过程中产生的物质.

7.2必要时可咨询相关行业专家,为确定物料的生产、加工、处理工艺过程和用途提供依据.

注:为获取稀散金属富集物料面常用的生产、制造、加工、处理工艺环节有培烧、熔炼、浸出、沉淀、萃取、置换、电解、 浓缩,筛选、除杂以及匀质化等,具体采用的工艺及流程因物料副异.

8固体废物属性判别 8.1根据物料的产生来源、工艺、用途、表观特征以及放射性、成分、物相、稀散金属元素含量、有害成分 含量等检测结果信息,依据GB34330对物料进行固体废物属性判别.

8.2物料不属于利用固体废物生产的产物时,同时满足下列要求的,判定不属于固体废物: a)不属于我国法律法规和GB34330列明的固体废物: b)不属于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认定为固体废物的物质; c)不属于已列人《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危险废物;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十二年老网站,真实资源!
高速直链,非网盘分享!浏览器直接下载、拒绝套路!
本站已在工信部及公安备案,真实可信!
手机扫码一键登录、无需填写资料及验证,支持QQ/微信/微博(建议QQ,支持手机快捷登录)
①升级会员方法:一键登录后->用户中心(右上角)->升级会员菜单
②注册登录、单独下载/升级会员、下载失败处理等任何问题,请加客服微信
不会操作?点此查看“会员注册登录方法”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