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77. 150. 99 YS CCS H 68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1664-2023 氧化银 Silver oxide 2023-12-20发布 2024-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S/T1664-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中船黄冈贵金属有限公司、有色金属技术 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武汉长海电力推进和化学电源有限公司、桐柏泓鑫新材料有限公司、有研资源 环境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广东省科学院工业分析检测中心、国合通用测试评价认证股份有限公 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云南黄金矿业集团 贵金属检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圣欢、袁帅、丁刚强、张京京、苏志明、向磊、余明行、张书召、罗远辉、张胜、 李娜、陈小兰、龚昌合、杨飘萍、贺飞、冉龙国、张宏亮、路远、届伟、李力、郭蓉晖、赵磊、李玉龙、王畅、 陈晓科.
YS/T1664-2023 氧化银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氧化银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随行文件和订 货单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动力电池、电子浆料、化学工业及化学试剂用的氧化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文件.
GB/T1479.1金属粉末松装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漏斗法 GB/T5162金属粉末振实密度的测定 GB/T5314粉末冶金用粉末取样方法 GB/T13390金属粉末比表面积的测定氮吸附法 GB/T15258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 GB15346化学试剂包装及标志 HG/T3484化学试剂标准玻璃乳浊液和澄清度标准 YS/T958银化学分析方法铜、、铁、铅、锑、钯、硒和磷量的测定电感精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 光谱法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分类 产品按使用用途分为电子级和试剂级,试剂级分为一级和二级.
5技术要求 5.1分子式 产品分子式:Ag:O(相对分子质量:231.74).
5.2化学成分 产品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
YS/T1664-2023 表1化学成分 质量分数 分类 % 氧化银(Ag:O) 杂质元素 铁(Fe) 销(Cu) (Bi) 铅(Pb) 电子级 ≥99. 7 ≤0.001 ≤0. 001 ≤0.001 ≤0.001 一级 ≥99. 7 ≤0.001 ≤0.001 试剂级 ≤0.001 ≤0.001 二级 ≥$99.0 ≤0. 002 ≤0.002 ≤0.002 0.002 注:需方如果对其他杂质元素含量有特殊要求时,可由供需双方商定. 5.3溶解试验 产品的溶解试验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溶解试验质量指标 指 标 项 目 电子级 试剂级 级 二级 澄清度试验/号 3 硝酸不溶物,u(质量分数)/% ≤0.03 <0.02 ≤0.03 游离碱(以NaOH计),(质量分数)/% ≤0.02 ≤0.012 ≤0.02 硝酸盐(以NO计),u(质量分数)/% ≤0.01 ≤0.005 ≤0.01 5.4干燥失重 产品的干燥失重应不大于0.25%(质量分数). 5.5物理性能 电子级氧化银物理性能应符合表3的规定,需方若对产品有特殊要求时,可由供需双方商定. 表3电子级氧化银物理性能 比表面积 平均粒径D 松装密度 振实密度 m²/g g/cm? g/em? 1. 00~3.00 0.80~3.50 1. 00~2. 00 2.00~4. 00 5.6外观质量 产品应为棕黑色粉末,无夹杂异物. 6试验方法 6.1化学成分 6.1.1氧化银含量 称取0.35g样品,精确到0.0001g,用少量水(三级)润湿,加3mL确酸(11),低温加热使试样溶 2 YS/T1664-2023 解完全,冷却至室温,缓慢加水(三级)至50mL.将银复合电极或银电极及适合的参比电极插入试液中, 开动搅拌器,用已标定的氯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约0.500mol/L)滴定至电位突跃最大即为终点,记录氯 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消耗的体积,氧化银的质量分数用w(AgO)计,以"%"表示,按公式(1)计算氧化银 含量: 式中: C 一氯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V一氯化钠标准滴定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115.87-1/2氧化银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m一样品质量,单位为克(g). 平行测定3次,取平均值,计算结果表示至小数点后两位,数值修约按GB/T8170的规定进行. 平 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40%. 6.1.2杂质含量 铜、铁、、铅含量的检验按YS/T958规定的方法进行. 6.2溶解试验 6.2.1澄清度 称取2.5g样品,精确到0.01g,置于100mL烧杯中,加2.5mL硝酸(分析纯)润湿,盖上表面Ⅲ,放 (三级)稀释至刻度,摇匀,装入比浊管备用. 按HG/T3484的规定配制澄清度标准溶液,采用比浊法 测定. 6.2.2硝酸不溶物 称取5.0g样品,精确到0.01g,置于100mL烧杯中,加5mL硝酸(分析纯)湿润,盖上表面皿,放置 30min,加10mL水(三级),在水浴上加热溶解后,转移至250mL烧杯中,加水(三级)至200mL,用4号 已恒重砂芯漏斗过滤,滤渣用水(三级)洗涤3次~4次,于(110土5)C干燥箱中保温120min,取出冷却 至室温,重复干燥至恒重. 按公式(2)计算硝酸不溶物的含量w: 771 式中: m:-滤渣和砂芯漏斗的质量,单位为克(g); m-已恒重砂芯漏斗的质量,单位为克(g); m-样品的质量,单位为克(g). 6.2.3游离碱 却,用滤纸过滤,除去最初10mL,得到滤液,准确移取40.00mL(溶液I). 6.2.3.2另取1.00g样品,精确到0.0001g,加120mL不含二氧化碳的水,60C水浴加热15min,冷 却,过滤,除去最初的10mL,得到滤液,准确移取40.00mL(溶液I). 6.2.3.3于溶液I和溶液ⅡI中分别各加2滴酚酸指示液,用已标定的0.020mol/L盐酸标准溶液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