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13.030.01 CCS Z 06 GH 中华人民共和国供销合作行业标准 GH/T1406-2022 果蔬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导则 Guidelinesforresource utilization of fruit andvegetable processing waste 2023-02-09发布 2023-03-01实施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发布
GH/T 1406-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果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贮藏加工分技术委员会(SAC/TC501/SC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 品质量标准研究所、天津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烟台北方安德利果汁股份有限 公司、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轻工业设计院有限公司、高质标准化研究院(山东)有限公 司、山东恒宝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茂玉、宋烨、张鑫、李大鹏、孙彩霞、隋文杰、李庆鹏、周大森、陈静、张 明、马寅斐、赵岩、王子辉、马超、和法涛、郑晓冬、马迪、安洁、孟秀琴、田素波、曾京蕊、于发家.
GH/T 1406-2022 果蔬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导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果蔬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原则、分类、利用方式、综合利用技术模式、技术方法和 组织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果蔬加工业产生的普通废弃物利用和管理,不适用于危险废弃物的处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9966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环境绩效评价导则 GH/T1226果品加工固体废弃物分类 GH/T1227果品加工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果蔬加工废弃物fruitandvegetable processingwaste 果蔬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弃用的物质 注:包括加工过程产生的原料类级外品和果皮、果渣、蔬菜根、蒸叶等残余物,以及废弃辅料、次生型废弃物.
4果蔬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原则 4.1原则 4.1.1绿色发展原则 坚持绿色发展的原则,根病果蔬加工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种类和物质组成特点开展具体分析,按照 生态化、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方式对废弃物进行处理.
4.1.2科学发展原则 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按照废弃物的性质和规模,逻步开展从低值化向高值化利用过渡,最大程度的 减轻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目标.
4.1.3大食物观原则 树立大食物观的理念,对废弃物中的可食性、功能性成分充分利用,为食品配料生产提供原料.
5果蔬加工废弃物分类 5.1根据形态分类 果蔬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根据形态可分为固态废弃物、液态废弃物、气态废弃物以及固体液态 混合态废弃物.
5.2根据收集利用方式分类 5.2.1直接利用类废弃物
GH/T 1406-2022 5.2.1.1果蔬加工原料类级外品.
包括果蔬加工过程中不符合质量等级要求的级外原料.
5.2.1.2果蔬加工后的残余物.
包括果蔬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壳、皮、核、柄、籽、渣、根、茎、叶等残 渣.
5.2.2回收利用类废弃物 指果蔬加工后需要回收处置的各类废弃辅料及次生型固体废物,包括(但不限于)废弃的树脂、滤 材、硅藻土、膨润土、活性炭、菌体、酒石等二次产物和具有危险特性的废弃物.
6果蔬加工废弃物主要利用方式 果蔬加工废弃物的主要利用方式见表1.
表1果蔬加工废弃物的主要利用方式 类型 主要利用方式 直接利用类废弃物 果蔬加工原料类级外品 果蔬加工过程残余物 饲料化、肥料化、基质化、原料化、能源化 废弃辅料及次生型固体废物 回收利用类废弃物 包装废弃物 废酸、废碱等液态废弃物 回收无害化处理、循环利用、高值利用 气体、余热 7果蔬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模式 7.1低值化利用模式 7.1.1肥料化 以果蔬加工后的固态有机废弃物为原料,加入微生物菌剂,在氧气、湿度、pH值等人工控制的条件 下,通过好氧微生物的作用分解有机废弃物,生产为稳定、富含有机质的有机肥料.
肥料化利用应能消 除废弃物的臭味,杀灭固体废物中的病原菌、虫卵及杂草种子.
7.1.2饲料化 以果蔬加工后的固态有机废弃物为原料,可采用直接干燥、青贮、氨化、膨化、固态发酵等技术, 生产饲料.
7.1.3基质化 将果蔬加工固态有机废弃物进行粉辞等预处理后作为主料,与草炭、椰糖、珍珠岩、蛭石等混合, 根据栽培对象添加氮源调节碳氮比,配制成裁培基质,用于食用菌以及其他作物栽培基质.
7.2高值化利用模式 7.2.1原料化 根据果蔬加工固态废弃物的种类和营养成分的性质,通过粉碎、干燥、浓缩、分离纯化、生物发酵 等方式进行利用,生产膳食纤维、油脂、色素、类黄酮、功能性糖、发酵饮品、香精等食品原料或工业 原料, 7.2.2产品化 果蔬加工废弃物经粉碎,加水和糖后接种微生物进行厌氧发酵,生产酵素.
酵素富含多种活性益生 菌和酶,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可促进植物生长、净化水体、消除农药化肥污染.
7.2.3能源化 以脱水处理后的果蔬加工固态废弃物作为主料,经干燥、固化成形、筛分处理达到一定颗粒度和水 分含量后作为燃料,或者经预处理和酶解等工序后形成含糖水解液,通过酿酒酵母等微生物发酵生产燃 料乙醇,以及通过化学或热化学等技术生成气体或液体燃料.
2
GH/T 1406-2022 7.3直接回收模式 果蔬加工后需要直接回收处置的液体废弃物和易燃、难降解的各类固体废弃物,遵循生态学规律按 照资源循环、能量梯级流动原理,在确保全过程环境与质量安全前提下,严格按相关标准开展回收利用 工作.
8果蔬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方法 8.1总体要求 根据果蔬加工过程中废弃物产生的不同阶段、废弃物的种类和理化性质,可综合采用物理、化学、 生物技术方法开展预处理、富集、转化,达到废弃物梯度利用、生态利用的目标.
8.2物理处理技术 8.2.1蒸汽爆破技术 以高温水蒸汽为处理介质,通过增压、维压和热喷处理,使植物纤维孔隙间的气体急剧膨胀,产生 爆破效果,将原料胀裂为细小纤维态,提高纤维素组分和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率.
适用于果蔬加工废弃 物中木质纤维素类废弃物处理.
汽爆处理后物料经过固化成型或者酶解发酵可制备固体燃料或者燃料 乙醇,实现废弃物的能源化.
8.2.2干燥技术 基于自然晾晒或热风、热烟气及微波等物理场的作用等,通过蒸发或升华除去物料中所含的湿分 (水分或其他溶剂)的一种加工过程,适用于果蔬皮渣、种子及秸秆等果蔬加工废弃物的脱水.
宜根据 废弃物种类选用不同的干燥方式.
8.2.3超微粉碎技术 利用机械、流体动力或化学的方法克服物料内部凝聚力并使之破碎.
可分为微米级粉碎(1~100 m)、亚微米级粉碎(0.1~1um)、纳米级粉碎(0.001~0.1μm,即1~100nm).
适用于果蔬加 工固态、液态及固液混合态废弃物的活性成分提取预处理、配料加工、品质改性等.
8.2.4高效萃取技术 在传统萃取技术基础上,通过调控溶剂种类、比例、萃取压力、温度等条件,改变溶剂的溶解度, 提高萃取效率.
适用果蔬加工废弃物中天然活性产物的提取等.
8.2.5膜分离技术 利用不同粒径分子的混合物在通过半透膜时,半透膜孔径的大小实现选择性分离.
根据膜孔径大小 可以分为微滤技术、超滤技术、纳滤技术、反渗透技术、电渗析等,适用于果蔬加工产生的废水处理, 包括废液中的目标成分的富集分离,污染物的剔除,酸碱盐的回收利用等.
8.2.6分子蒸馏技术 依靠在高真空度条件下,不同分子质量的各种物质分子运动自由程度不同,进行薄膜精馏,可以实 现不同组分物质的分离.
适用于果蔬加工废弃物中有害成分的分离去除,果蔬香气的回收利用等.
8.3化学处理技术 8.3.1化学富集技术 对于果蔬加工固态废弃物中可高值利用的次生代谢物质,可通过化学富集技术,去除无效和有害成 分.
8.3.2酸水解 8.3.2.1经酸水解后破坏半纤维素与纤维素之间的连接键,形成多个D-吡喃半乳醛酸以1,4-糖苷键连 接成的长链,进一步发酵生产乳酸成乙醇.
适用于果胶提取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