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_35.240. 01 L7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GB/Z 18812-2002 EDI对象的MIME封装 MIMEencapsulation ofEDIobjects 国家标准全文会开系统专用,此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插等,.
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stdsanr.gow.cn 2002-08-09发布 2003-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GB/Z188122002 目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EDI交换的类型 4MIME中的相关头段 5基于EDIFACT的EDI交换的MIME封装 6基于ANSIX12的EDI交换的MIME封装 7基于其他EDI体系的EDI交换的MIME封装 8电子邮件传输EDI对象的典型过程 9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GB/Z.188122002 前言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中国标准研究中心提出.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全国电子业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标准研究中心.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魏宏、刘碧松、胡涵景、孙文峰.
GB/Z18812-2002 引言 电子数据交换(ED1)提供了一种在贸易伙伴间传输结构化数据的手段,其传统的增值网传输机制 阻碍了EDI的推广和应用.
Internet 以其可靠、费用低廉、支持宽带和易接人等优点,为EDI的传输开 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利用互联网的邮件传输体系对EDI对象进行传输是最为方便和可行的一种方法.
为了进一步规范EDI对象在Internet上的传输,IETF专门制定了一系列RFC,包括从如何封装 EDI对象到如何实现安全传输,是较为完整的一套在Internet上利用电子邮件传输EDI的解决方案.
RFC1767是其中之一
GB/Z 18812-2002 EDI对象的MIME封装 1范围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了在多用途Internet 邮件扩展协议(MultipurposeInternet Mail Exten- sions,MIME)中封装EDI对象的格式.
除非特别声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中的EDI对象指一个包括交 换头和交换尾在内的完整的EDI交换.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仅规定EDI对象在MIME环境中的封装,并不涉及该对象内部的语法和语义.
EDI交易通过一系列不同的传送和交换机制进行,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通过便捷的Internet电子邮件传 输机制为其增加了一种可以选择的方式.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以电子邮件方式传输EDI对象的各种场合.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然面鼓 励根据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
RFC2045多用途Internet邮件扩展一第1部分:Internet消息体的格式 RFC822文本型消息格式 3EDI交换的类型 在世界范围内存在多种形式的EDI标准,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将其划分为三类: a)EDIFACT,由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制定的一套EDI标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 泛应用.
我国根据EDIFACT标准裁减形成的一系列EDIFACT国家或行业的子集标准属此 范围.
b)ANSIX12,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制定的一套ED1标准,主要在北美地区使用.
c)其他EDI标准,由区域性组织或国家制定的其他EDI标准,在小范围内使用.
4MIME中的相关头段 MIME是一组基于互联网的多用途邮件扩展协议.
这一组互联网协议对RFC822进行了充分扩 展,增加定义了以下消息格式: -非US-ASCII的字符集表述的文本型消息体; 一非文本型消息体,为不同格式的扩展集; 由多部分构成的消息体: 非US-ASCII字符集表述的文本型头段信息.
RFCS22所定义的是Internet上文本邮件的标准格式,而对多媒体格式并未作任何说明,即使是文 本,也仅限定用户使用US-ASCII字符中,对非US-ASCII字符集未加说明.
MIME协议组在不产生任 何不兼容性的基础上,通过引人相关头段,增加了解决传输多媒体格式的机制.
具体头段如下: a)MIME版本头段:该段提供一个版本号,声明消息与何种版本的MIME一致,以便邮件处理器 区别新旧版本生成的消息.
版本号由两个数字组成,中间用小数点分隔,以便将来可能对消息 格式的标准进行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