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技术指南.pdf

pdf,修复,指南,河湖,缓冲带,工程技术
文档页数:50
文档大小:3.94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工程技术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河湖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 技术指南 二〇二一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1编制目的... 1.2适用范围.. 1.3规范性引用文件.. ..1 1.4术语和定义 1.5基本原则与技术路线 2 1.6组织编制单位 .3 第二章河湖生态缓冲带范围确定. 4 2.1河湖岸带分类 .4 2.2河湖生态缓冲带范围确定方法 6 第三章河潮生态缓冲带保护与修复. 12 3.1河湖岸带调查与问题分析. ...12 3.2河湖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总体设计 .16 3.3河潮生态缓冲带保护要点及措施. ..17 3.4河流生态缓冲带修复要点及措施. .17 3.5湖滨生态缓冲带修复要点及措施... 28 第四章河潮生态缓冲带的维护与监测评价.. ..41 4.1河湖生态缓冲带的维护... 41 4.2河湖生态缓冲带监测评价. 42 附录A(资料性附录)我国不同湖区常见湿生草本植物. 43 附录B(资料性附录)河流生态护岸类型表 ..46
河湖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技术指南 第一章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合理规划河湖滨水生态空间、加强河湖水生态保护修复、降低面源污染负荷,指导 各地河流与湖滨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相关工作,编制了《河湖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技术指 南》(以下简称“本指南”).

1.2适用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河流与湖滨生态缓冲带范围确定方法、生态保护修复技术措施、维护与 监测评价等内容.

本指南适用于自然植被良好和河湖滨水空间受到侵占、面源污染较严重、生态功能退 化的河湖生态缓冲带范围确定及保护修复相关工作.

1.3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版)适用于本指南.

85 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0286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 50513 城市水系规划规范 GB/T 15163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 16453.4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GB/T 18337.3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 33469 耕地质量等级 GB/T 38360 裸露坡面植被恢复技术规范 GB/T 50817 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 JTS 154 防波堤与护岸设计规范 LY/T 2639 华北地区河溪植被缓冲带建设技术规程 SL/T 800 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导则 1.4术语和定义
河湖生态缓冲带:指陆地生态系统与河湖水域生态系统之间的连接带和过渡区,包括 从河湖多年平均最低水位线向陆域廷伸一定距离的空间范围,其主要功能是隔离人为干扰 对河湖负面影响、保护河湖生物多样性、减少面源污染.

多年平均最高/最低水位线:指多年年度最高/最低水位线的平均值.

本指南中特指近 20年的年度最高/最低水位线的平均值.

湿生植物:指生长在潮湿环境且不能长时间忍受水分不足的植物类型.

基底:指支持生物的载体,是植物扎根的基础和重要的营养源,是微生物和底栖生物 的附着介质和栖息场所.

生态拦截沟:指利用沟渠表面的基质-植物-微生物系统拦截、净化径流等低污染水, 发挥水质净化功能的沟渠系统.

生态蓄滞池:指利用土壤/填料、植物和微生物系统蓄滞、净化径流等低污染水的设施.

可与生态拦截沟串联使用.

透水铺装:指采用大孔隙结构层或排水渗透设施,使雨水能够就地下渗的铺装结构.

生物滞留带:指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的 带状设施.

生态混凝土:指适合植物生长的具有一定强度和孔隙结构的混凝土及其制品.

生态袋:指适合植物生长的高强度、难降解、可透水、不透土的袋子,可用于生态护 坡.

潜堤:指堤顶位于静止水面下的堤坝 生态塘:指利用净水型水生植物、水生动物构建的具有复杂食物链的水塘系统,适用 于低污染水的拦截净化.

破波点:指湖泊近岸区的水波从非破碎波变为破碎波的临界值点所在位置.

软体排:指在土工织物垫上加筋、排布压重物组成的具有防冲刷功能的构件.

1.5基本原则与技术路线 1.5.1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尊重自然.

以维护河湖水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为核心,顺应自然规律, 保护和恢复河湖水生态功能.

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坚持选择本土物种,维 护生态安全.

统筹兼顾,因地制宜.

统筹考虑河湖生态功能定位和河湖滨水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坚 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科学确定河湖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目标和措施,兼顾短期修复效 果和长期可持续性,并与周边环境、景观相协调.

依法依规,协同推进.

坚持多部门协同推进,与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及水利等有关法 律法规、政策标准相协调,衔接“三线一单”、“三区三线”、城市蓝线、河湖管理范围等空 间管控要求.

2
1.5.2技术路线 河湖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技术路线见图1-1,包括工作准备、河湖岸带分类、缓冲带范 围确定、保护修复技术措施、维护与监测评价等.

工作准备 资料收集 现场调研 河潮岸带分类与缓冲带范围确定 根据岸带类型确定缓冲带推荐宽度 河潮岸带调查与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水文特征分析 岸线与土地利用调查 水质、基质、生物调查 其他 缓冲带保护修复总体设计与技术选择 明确河潮主导功能 确定生态修复目标 筛选修复与强化技术 缓冲带的维护与监测评价 图1-1河湖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技术路线 1.6组织编制单位 本指南由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组织编制.

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农业科 学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交 (天津)生态环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 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吉林大学、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起草编制.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十二年老网站,真实资源!
高速直链,非网盘分享!浏览器直接下载、拒绝套路!
本站已在工信部及公安备案,真实可信!
手机扫码一键登录、无需填写资料及验证,支持QQ/微信/微博(建议QQ,支持手机快捷登录)
①升级会员方法:一键登录后->用户中心(右上角)->升级会员菜单
②注册登录、单独下载/升级会员、下载失败处理等任何问题,请加客服微信
不会操作?点此查看“会员注册登录方法”

投稿会员:13072518291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