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案例 2015版 水土保持篇.pdf
附件大小:0附件格式:该资料涉嫌违规,已删除!
所属分类:未分类资料
上传会员:匿名用户
上传时间:
最后更新:
资源简介/截图:
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资格考试指定辅导教材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案例 (水土保持篇) (2015版) 中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协会 黄河水利出版社 郑州
前言 为加强工程勘察与设计人员的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国家对从事工程勘察与设计活动的 专业技术人员逐步实行职业准入制度.
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执业制度于2005 年9月起正式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经考试合格,并按有关规定进行注册后,方可以注册土木 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名义执业.
实施勘察与设计执业制度后,在水利水电工程勘察与设 计活动中形成的勘察与设计文件,必须由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签字并加盖执业 印章后方可生效.
根据执业岗位需要,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执业岗位划分为水 利水电工程规划、水工结构、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 5个执业类别.
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资格考试分为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基础考试合格后 方可报名参加专业考试.
基础考试分为两个半天,分别进行公共基础、专业基础考试;专业 考试分为两天,分别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案例考试.
基础考试不分执业类别;专业考试分执 业类别.
为更好地帮助专业考生复习,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管理委员会 和中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协会成立了由行业资深专家、教授组成的考试复习教材编审委员 会,于2007年5月组织编写并出版了资格考试专用复习教材.
针对2007年、2008年考试情 况,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管理委员会组织专家对2007年出版的教材 进行了修编,并于2009年3月出版.
根据水利部《关于将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资质移交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管理的通知》(水保 [2008]329号)的精神,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资质移交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管理.
在中国水土保 持学会《关于印发(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资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中水会字[2008]第 024号)中,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资格证书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并规定了不同等级持证单 位应配备的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人员数量.
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 水电工程)水土保持专业的考试已涉及水利水电、交通运输、电力、煤炭等各类开发建设项 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和水土保持工程设计领域.
为了使参加水土保持考试的人员更好地 复习,经研究,2009年修订的教材对水土保持专业单独成册,并对水土保持相关内容进行了 修改、补充,增加开发建设项目方面的内容以及各章节的案例分析,适当删减了科研试验方 面的内容,并于2009年3月出版.
2009年以后,随着水土保持技术与管理的不断发展,相继修订、制定了部分水土保持技 术标准.
201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对水土保持规划、治理、预防、监督等 进行了新的规定.
2009版教材部分内容与新水土保持法及新标准有不协调和不一致之处, 迫切需要对2009版教材进行修编.
本次修编根据新水土保持法、部分新规范以及最近有关水土保持项目管理的规定,对 2009版教材进行了充实、增补、修改和完善.
重点根据《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 51018-2014)、《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范》(SL335-2014)、即将颁布的国标《水土保持调查 1
与勘测规范》对2009版教材进行调整,由2009版的八章调整为十一章,增加了第五章水土 保持工程设计概述、第六章总体布局与配置、第九章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措施设计不分生态 项目和生产建设项目,统一将耕作措施和工程措施设计调整为一章即第七章耕作与工程措 施设计,而将林草工程设计单独成章列为第八章;其他章名称不变,仅对内容进行了修改、完 善.
参加本教材编写的专家以其强烈的责任感、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以及 对技术标准的准确理解,对教材字斟句酌,精心编撰,付出了辛勤劳动.
本教材以注册工程 师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勘察设计技术标准为重点,紧密联系工程实践,不仅能够帮助考生系 统掌握专业知识和正确运用设计规范、标准处理工程实际问题,也可作为各行各业从事水土 保持勘察、设计、咨询、建设项目管理技术人员的专业学习读本,亦是高等院校一本很好的教 学参考书.
本次修编是在2007版和2009版教材基础上进行的,值此教材出版之际,我们特别对 2007版和2009版以及本次修编人员表示深切的谢意,对编者所在单位给予的关心和支持 表示衷心的感谢,对黄河水利出版社展现的专业精神表示敬意.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管理委员会 中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协会 2015年1月 2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 (1) 第一节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 (1) 第二节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及其分区 (7) 第三节我国土壤侵蚀分级标准 (11) 第二章水土保持调查与勘测 (18) 第一节常规调查 (18) 第二节水土流失专题调查 (40) 第三节遥感调查 (56) 第四节水土保持勘测 (61) 第三章水土保持项目管理 (74) 第一节前期工作管理程序 (74) 第二节水土保持设计各阶段深度、内容与重点 (76) 第三节水土保持工程项目管理 (84) 第四章水土保持区划与规划 (101) 第一节基本资料 (101) 第二节水土保持区划 (107) 第三节水土保持规划 (150) 第五章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概述 (173) 第一节设计理念、原则与技术依据 (173) 第二节工程级别划分与设计标准 (178) 第三节水文计算 (195) 第四节稳定分析计算 (218) 第六章总体布局与配置 (243) 第一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总体布局与配置 (243) 第二节生产建设项目措施体系与布局 (259) 第七章耕作与工程措施设计 (263) 第一节耕作措施 (263) 第二节梯田工程 (267) 第三节 淤地坝工程 (274) 第四节 拦沙(砂)坝工程 (330) 第五节 泥石流防治工程 (335) 第六节 滚水坝和塘坝工程 (348) 第七节沟道滩岸防护工程 (351) 1.
第八节支毛沟治理工程 (357) 第九节降水蓄渗工程 (369) 第十节土地整治工程 (381) 第十一节防风固沙工程 (392) 第十二节 弃渣场及拦渣工程 (398) 第十三节 斜坡防护工程 (428) 第十四节 防洪截排水工程 (439) 第十五节临时防护工程 (448) 第八章林草工程设计 (453) 第一节林草工程设计基础 (453) 第二节 总体设计及配置原则和要求 (495) 第三节小流域综合治理林草工程 (498) 第四节 防风林草工程 (508) 第五节 生产建设项目林草工程 (516) 第六节 封育工程 (535) 第七节林草抚育与管理 (542) 第九章施工组织设计 (547) 第一节施工布置 (547) 第二节主要工程施工方法 (548) 第三节施工进度安排 (553) 第十章水土保持监测、试验研究与监督管理 (560) 第一节水土保持监测 (560) 第二节水土保持试验研究 (569) 第三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 (575) 第十一章水土保持概(估)算及经济评价 (610) 第一节水土保持投资编制 (610) 第二节 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621) 第三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经济评价 (631) 参考文献 (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