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库区崩滑地质灾害防治图册.pdf
附件大小:0附件格式:该资料涉嫌违规,已删除!
所属分类:未分类资料
上传会员:望千山
上传时间:
最后更新:
资源简介/截图:
Series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 Three Gorges Project 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保护丛书 吴国平黄真理主编 Atlas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Landslide and Collapse Geological Hazards in Three GorgesReservoirProject Area 三峡工程库区 崩滑地质灾害防治图册 郭希哲黄学斌郭满长等著 QTO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China WaterPower Press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三峡工程库区崩滑地质灾害防治图册/郭希哲等著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保护丛书) ISBN 978-7-5084-4235-8 1.三.郭.三峡工程一土前滑場-地质灾害- 防治-图集IV.TV632.71-6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6)第143337号
序一 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大型水利工程,是治理和 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 等巨大的综合效益.
但与此同时,三峡工程将部分改 变长江水文情势,又会对库区、长江中下游及河口地 区的生态、环境乃至社会经济等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 影响.
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峡工程的生态与环境问题 十分关心和重视,在三峡工程论证和可行性研究阶段, 程 国家组织有关科研、设计单位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 科学试验,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公众关心的问题 等不同角度对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科学论 证,编制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
国 家对于三峡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非常重视,初步设 计阶段,编制完成了初步设计报告(第十一篇,环境 保护),在三峡工程枢纽工程概算中列出专项资金,专 门用于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自开工建设以来,三峡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 得了很大成绩.
在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以下筒称国务院三峡办)组织协调和国家十几个相关 部委以及地方政府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长江三峡工 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于1996年建立,对以三峡库区 为重点涉及上下游直至河口地区的三峡工程生态环境 影响区城进行生态环境监测,内容涵盖了水文水质、 污染源、鱼类及水生生物、陆生动植物、局地气候、 农业生态环境、河口生态环境、人群健康、库区社会 经济环境等诸多方面,该系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跨地 区、跨部门、跨学科、综合性和研究性的生态环境监 测网络.
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运行8年多来, 取得了大量宝贵的监测数据,基本形成了三峡水库蓄 水前生态环境的本底资料.
在国务院三峡办组织下, 受三峡工程影响的珍稀水生和陆生动植物得到保护, 或就地建立保护区,或实施迁地保护等多种手段,尽
可能保护三峡库区及相关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与此同 序 时,配合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区建设等,开展了一大 批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解 决了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的诸多实际问题.
三峡工程凝聚了我国几代科技人员的心血.
生态 与环境问题亦不例外,参与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和 研究的学者不计其数,硕果累累.
在2003年三峡工程 顺利实现蓄水、永久船闸通航和首批机组发电的二期 阶段目标之后,国务院三峡办组织长期从事三峡工程 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作的专家学者,总结其多年来的研 究成果,形成专著,以丛书形式出版.
内容涉及三峡 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生物多样性保护、 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地质灾害等方面.
该套丛书的出版 对于从事三峡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者无疑是一种 鼓舞、同时可以让公众进一步加深对三峡工程生态环 境保护工作的了解,另外,丛书对于宣传我国政府在 三峡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也是有益的.
应该说明的是,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套丛书仅仅反映 了三峡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局部,大量成果 还没有整理成专著,今后我们将继续组织这方面的工 作,让更多、更好的成果问世.
三峡工程生态环境问题极为复杂.
工程蓄水后, 三峡工程生态环境问题才逐步显现,今后要进一步加 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加强相关科学研究工作,及时 发现问题并提出可能的对策与措施,使得三峡工程对 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减缓到最低程度.
同时应该看到, 三峡工程建设也为广大工程建设者和从事生态环境研 究的专家学者提供了无比广阔的舞台、机遇和挑战.
我相信,今后会有更多、更好的成果涌现出来,让我 们共同期待.
国务院三跌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交副重任 高金榜 2004年7月29日
序二 三峡工程凝聚了自孙中山先生以来,我国几代领 导人和科技人员的心血.
从提出规划、科学论证,到 1993年正式开工建设、1997年大江截流、2003年完成 初期蓄水发电,每一个环节都受到国际、国内的高度 关注.
无论襄贬,三峡工程已经开始并将在今后持续 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但是,由于该工 程的建设,是在诸多生态与环境影响问题及其处置方 耐 式尚未取得一致意见的背景下上马的,针对性的监测 程态 与研究也一直没有停止过.
我当时在中国科学院工作, 领导并直接参与了有关的科学论证和专题研究.
1995年1月在北京京西宾馆通过论证的《三峡工程 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实施规划)》,是围绕三峡工程 建设对生态与环境的不利影响所采取的重大对策之一.
该系统涉及国家十几个相关部委及下属的几十家研究 单位,与三峡工程的建设同步,从社会经济、水文气 象、环境质量、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开展了长期和系 统的监测研究,获得了大量数据资料,并通过实验示 范,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农业等领城取得了良好 的社会和环境效益.
经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 公室水库管理司组织协调,有关研究人员将三峡工程 施工以来多年的监测和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编撰出版了《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保护丛书》.
值此丛 书出版之际,本人抚今追昔,感慨良多.
三峡工程对于生态与环境的影响不仅是全方位和 多方面的,也是持久和深远的,没有长期的监测和相 应的科学研究工作,恐怕难以回答工程对于生态与环 境的影响程度.
过去的争论说明,在一项国家重大工 程正式上马前能有不同的意见和声音是十分正常的, 对于科学发展和民主决策都具有积极意义.
随着三峡 水库初步形成,三峡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将逐步 显现出来,作为科学工作者,不应该回避问题,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