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研究 王雁林 郝俊卿 赵法锁.pdf
附件大小:0附件格式:该资料涉嫌违规,已删除!
所属分类:未分类资料
上传会员:望千山
上传时间:
最后更新:
资源简介/截图: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研究 王雁林郝俊卿赵法锁等著 斜学出版社 北京
内容简介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研究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前沿课题,也是地质 灾害防治实践中函待解决的问题.
本书是从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者如何管理 地质灾害的视角出发探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研究的专著.
全书在 理念上,吸收借鉴国内外地质灾害风险研究的成果,力图形成区域地质灾害 风险管理的系统化认识:在内容上,以陕西省特别是汶川地震波及的勉略宁 地区风险管理研究为重点,构建区域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在结 构体系上,按照理论、实践和信息集成三个方面组成完整的体系;在写作特 点上、理论与实例相结合,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本书可供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各级管理和技术人员及地质工程等领域 的研究人员参考.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研究/王雁林等著,一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ISBN 978-7-03-0-11735-0 1.①地II①王Ⅲ.①地质-自然灾害-风险评价②地质-自然灾害 灾害防治IV.①P694
序 我很高兴将这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新作推荐给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同行, 特别是各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
首先,该书是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系统化研究的探索性成果,难能可贵.
近年 来,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应该看到,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系 统化、规范化、科学化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这部著作,以陕西省为例,总结了地质 灾害防治做法,进一步上升到理论高度系统梳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充分体现了 作者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
该书既是区域地质灾害防治 工作发展的成果总结,又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研究的进展.
其次,该书的研究内容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密切相关,值得借 鉴.
书中的理论研究有助于我们系统地梳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做法,启发我 们不断地总结归纳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
书中的示例有些内容可以直接应用 于实践,对于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同行具有借鉴价值.
再次,作者不断求索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应该鼓励.
我们要关心爱护有 志于探索和钻研地质环境管理的工作者,特别要鼓励更多的青年积极投身到地质 灾害管理工作和研究中.
通过这部著作,我感到地质灾害防治战线的同志十分尽 心,不断地总结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令人十分欣慰.
由于工作关系,我和作者 接触过几次,他们思考问题、研究工作,并能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书中的一 些观点尽管是一家之言,但能从中感受到作者认真严谨的钻研态度、孜孜不倦的 求索精神.
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地质环境工作者的精神风貌,看到了未来我国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管理工作的光明前景.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处于起步阶段,其中有很多问题,还值得研究.
该书就是 一个很好的探索.
我期待着有更多的同行参与,有更多的作品问世,推动我国地 质灾害防治管理与研究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2014年7月
前言 地质灾害及其防治管理不仅是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灾害研究领域和管 理部门日益关注的研究课题.
特别是随着风险管理引人地质灾害防治领域中,如 何将风险管理的理念贯穿于地质灾害防治实践,是一个极富挑战性而又具实用性 的命题.
近年来,随着极端天气变化和人类工程活动加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面 临的压力日益增大.
陕西省特别是勉县、略阳、宁强(简称勉略宁地区)是地质灾 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汶川地震灾区之一,震后地质灾害防治的形势 和任务也更加严峻.
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 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摆在各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者面前紧迫而现实 的问题.
作者多年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实践和研究工作,深深感到一方面地质灾 害防治管理者对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多为经验性的认识,实践中缺乏系统的防治管 理理论体系;另一方面管理学理论及一些管理方面的新理念,在地质灾害防治管 理工作实际应用中又有所脱节.
各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者对地质灾害防治 管理的系统化具有迫切的需求,也是实践工作使然.
作者借鉴和吸收风险管理的理念,应用于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 一些初步的认识,发表了论著,并得到了相关课题的支持,在系统总结以往特别是 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对区域性 地质灾害风险管理较全面的认识.
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研究中,风险评价 是风险管理的基础.
没有风险评价,就无法科学地开展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工 作.
在目前的研究工作中,学术界更关注风险评价这一偏重技术性的问题;风险 管理及其研究则是目前地质灾害防治理论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也是实践中管理者 更需要关注的问题.
因此本书集中探讨后者,即在风险评价基础上,总结以往管 理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构建区域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框架体系,为地质灾害风险 管理的系统化、理论化、实用性做一些初步的研究和探讨,力图在区域风险管理的 研究与实践应用方面有所收获,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本书的研究思路是,在吸收借鉴风险管理理念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以 陕西省为例,将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实践经验进行系统总结梳理,形成对区域性 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系统、整体的认识,为区域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系统化提供参考.
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特别是从省级层面和县域层面开展风险评价 和管理研究,对于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对于指导省级和重点地
iv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研究 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本书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一些认识和 创新性成果.
(1)在对一些主要国家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和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和 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的管理与研究实践,初步提出了地质 灾害风险管理的定义、特征,形成了区域性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的研究思路 与方法.
(2)系统分析了陕西省有地质灾害记录以来的地质灾害历史,特别是21世纪 以来的地质灾害历史;从灾险情角度,系统研究了汶川地震对陕西省地质灾害的 影响,分析了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形势.
(3)从省域和县域层面分别开展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区划.
将调查评价作 为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在省域层面上,系统地将全省划分为高、中、低和极低 风险区,为区域性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提供了依据.
在县域层面上,将勉略宁地震 灾区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开展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区划,将区域划分高、中、低 风险区,为县域单元的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奠定了基础.
(4)开展了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对象的系统研究.
将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对象细 分为五大类,分别为人员管理、资金管理、装备管理、时间管理、信息管理,形成了 对区域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对象较系统的认识.
(5)开展了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内容的系统研究.
在调查评价基础上,进行风 险管理.
将风险管理内容总结为五项内容,分别为规划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 体系、应急体系、科技支撑体系.
(6)开展了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方法的总结研究.
结合管理的一般方法和实践 探索,将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方法总结为行政管理方法、法律管理方法、经济管理方 法、咨询管理方法、宣传培训方法,形成对风险管理方法的分类与系统化认识.
(7)初步构建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信息系统.
将上述研究思路、技术 成果通过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系统,提高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应用.
本书共8章.
第1章和第2章2.2节、2.3节由陕西省国土资源厅王雁林撰 写,第3~5章由西安财经学院郝俊卿撰写,第6、8章由长安大学赵法锁撰写,第7 章由王雁林、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李芳撰写,第2章2.1节和第5章5.4.3节 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陈红旗撰写.
长安大学王勇智、陈新建、宋飞、孙佳伟、张 静、姚翔龙、上官超超、韩莹莹,西安市地质环境监测站朱银、曹濮源,中国地质调 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王涛,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郭振华等做了部分辅助工作.
全书由王雁林、赵法锁统稿、审改、定稿.
本书是作者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集成的结果.
研究团队多次讨 论、分工和协作.
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关凤峻司长,国土 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崔瑛主任,陕西省国土资源厅王卫华厅长和雷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