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建院三十周年论文集.pdf

附件大小:0
附件格式:该资料涉嫌违规,已删除!
所属分类:未分类资料
上传会员:
上传时间:
最后更新:
资源简介/截图:

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建院30周年论文集 GEO-ENVIRONMENTPROTECTIONANDGEO-HAZARDPREVENTION&CONTROL -Proceedingsforthe3OthAnniversaryof ChinaInstituteofGeo-EnvironmentMonitoring 主编钟自然 副主编张卫东田廷山 中国大地出版社 北京
目 录 地下水资源与环境 溶解驱动开采察尔汗盐湖固体钾矿的室内试验研究1 单矿柱溶繁驱动试验研究 .郝爱兵李文鹏刘振英(3) 溶解驱动开采察尔汗盐湖固体押矿的室内试验研究Ⅱ 多矿柱连续溶解驱动试验研究 部爱兵李文鹏 刘振英(11) 我国主要城市地下水水质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建议 .. 高存荣 徐慧珍(21) 辽西半干旱区不同人工林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研究 吴钢(27) 官厅水库氮素污染及其形态分布 曲久辉(37) 官厅山峡地表水环境化学特征及氮污染分析 .陈有锰林良俊(44) 美国地质调查局水质监测与评价工作介绍 何庆成李采(52) 山东双村岩溶水系统降水人渗补给量数值模拟研究.吴爱民费瑾周治民陆书南(57) 中国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及其潜力初步分析 .赵运昌(64) 地下水监测孔建设的基本要求 .叶晓滨李志明 刘文波(76) 润扬长江大桥桥基岩体三维裂隙网络渗流数值模拟 ........ 李 昂 王恩志(82) 河南豫北平原地下水资源与可持续利用 焦红军 段水侯(88) 中国北方岩溶地下水的特征及资源评价方法评述郑跃军 都爱兵 崔亚莉(100) 地下水监测网的基本概念与设计原理 周仰效著 冯翠城译(105) 浅析中国地下水资源管理 季采(112) 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 滑坡监测信息系统研制与开发 以四川雅安峡口滑坡为例 .周平根姚嘉华(123) 我国地质灾害严重县(市)地质灾害总体特征 .李媛胡树城孟晖董颖(130) 区域降雨滑坡预报模型及预警系统 .$媛(137) 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易发程度区划 孟晖田延山刘传正胡树城赵继昌(146) 我国地质灾害减灾工程进展. 高速 李铁锋杨冰(158) 我国滑坡、扇塌、泥石流灾害现状分析 温铭生 高速(166) 全国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初步研究 .唐山连建发(173) 建立地质灾害预警分析系统研究 .诸洪斌程新歌(180) 1
雅安示范区峡口滑坡端变体稳定性数值分析 程国明周平根李昂(186)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监测中的应用. .候圣山(194)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研究 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 杨旭东欧阳租熙(198) 地震诱发的次生地裂灾害的评价与防治 .陈红旗(204) 泥石流灾害治理技术进展与趋势 高速 李瑞敏(215) 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 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工作思路. 何庆成刘文波 李志明(227) 日本地面沉降监测防治研究及借签 何庆成(249) 我国地面沉降现状及防治战略设想. .何庆成 叶晓滨 李志明 刘文波(258)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在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李志明 何庆成(268) 华北平原地面沉降信息系统建设构想 刘文波 何庆成(275) 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虚拟现实系统建设构想 何庆成(283) 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若干问题探讨 .张进德任鹰张德强(291) 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数据库建设 张透德 马军叶晓滨(297)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基础与方法综述 .董颖 徐为 程凯 李励红(306) 我国主要城市环境地质问题及其研究方法 .董颖 王祎萍 黄文放 李励红(312) 黄河三角洲油气聚集区土壤的石油污染.叶晓滨 何庆成 张进德 李宪涛(316) 黄河三角洲主要地质遗迹的种类及成因探讨 .............................................. .叶晓滨何庆成黄文效 李采(320) 中国矿山面临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 ..... 钟立助(324) 南水北调进京后的环境地质问题研究 王祎萍(332) 西北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 ......... 罗跌初 邮爱兵(336) 中国西北地区全新世以来地质环境演变综述 .般秀兰 都爱兵(345) 阳泉市城市地质环境研究 .曹金亮王润福 韩颖(355) 地质环境信息及管理 地质环境信息化战略浅析 ..陈辉(369) 地质专家系统网格初步研究 .薛群成李志明(375) 复合地质科技资料馆(室)的管理与服务 .张秀芳(385)
地下水资源与环境

投稿会员:望千山
我的头像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