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输管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控制 忠武管道地质灾害研究 邓清禄 2016.pdf

附件大小:0
附件格式:该资料涉嫌违规,已删除!
所属分类:未分类资料
上传会员:
上传时间:
最后更新:
资源简介/截图: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术著作出版基金 长输管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控制 忠武管道地质灾害研究 邓清禄等著 CHANGSHU GUANDAO DIZHI ZAIHAIFENGXIANPINGJIAYUKONGZHI ZHONGWU GUANDAODIZHIZAIHAIYANJIU 调书馆 弓章 中国地质大莞山版社 ZHONGGUO DZHI DAXUE CHUBANSHE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长输管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控制忠武管道地质灾害研究/邓清禄等著,一武汉:中国地质 大学出版社,2016.12 ISBN 978-7-5625-3737-3 I.①长. I.①邓.. Ⅲ.①天然气输送-长输管道-管道工程-地质灾害-研究-中国 IV.①TE832②P69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314351号
前言 作者2004年首次接触管道地质灾害问题,自此研究工作重心一直围绕着管道地质灾害开 展,至2016年编写出版本书时已有12年.

过去的12年,恰逢中国管道建设蓬勃发展时期.

2003年以前,中国有长输油气管道3.5X (2005)、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成品油2006、原油2007)、川气东送(2010)、陕京三线(2011)、西 气东输二线(2012)、兰郑长成品油管道(2013)、中缅油气管道(输气2013、输油2015)等重大输 油气管道工程的相继建成投产,至2016年中国在役油气管道总里程已愈12X10km.12年间 增长了2.5倍,基本形成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连通海外的输油气网络.

道管理程序的过程.

兰成渝成品油管道(2002)穿越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秦巴山区,开始涌现 出大量的管道地质灾害问题,但真正到忠武管道(2004)及西气东输一线(2004)的投产运行,管 道管理部门才开始意识到管道地质灾害是与第三方损伤、管体腐蚀、制造缺陷、误操作相并列 的一类管道安全风险源,才开始落实管道地质灾害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等问题的系 统探索和实践.

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油气管道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技术规范》(SY/T 6828一2011)的发布,标志着中国管道地质灾害防治被纳人到常规的管道管理轨道.

作为忠武管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要支撑单位之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管道地质灾 害防治课题组从该管道建设期开始,承担了大量的管道地质灾害防治咨询服务与科研攻关工 作.为忠武管道安全运行增添了一份保障,在管道管理者中逐步树立起管道地质灾害系统防治 的理念,倡导管道地质灾害调查识别、监测预警与工程防治并举,逐步形成以管道地质灾害风 险识别一风险评价一监测预警一工程防治一信息化管理为主线的管道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体 系.

依托忠武管道地质灾害防治,作者属于中国较早系统开展管道地质灾害研究的团队,做了 些开创性的工作,对中国管道地质灾害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我们研究工作投人最多的是忠武管道,特别是从重庆忠县首站至宜昌约400km的山区 段.

忠武管道山区段,穿越川东一鄂西山区,地质灾害突出,其地貌地质背景及地质灾害特征, 在我国南方包括西南地区长输管道中都具有代表性.

本书成果总结材料主要来自忠武管道, 也有少部分来自与之并行敷设的川气东送管道.

出版本书的目的主要有三点:一是对我们过去从事管道地质灾害防治研究工作进行一次 全面的总结,希望通过这份总结,能将我们的一点认识与经验和同行及管道管理者分享,对我 国今后长输油气管道建设及管道管理有所神益:二是为忠武管道地质灾害管理积累资料,总结 的成果资料对忠武管道今后的管道地质灾害管理具有指导作用:三是给我们自己一份交代并 留下一份纪念,总结之成果是我们过去十几年为管道地质灾害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的结晶,有淋
漓汗水的浇灌,有通宵达旦的坚守.

本书以管道地质灾害风险识别一风险评价一监测预警一工程防治一信息化管理为主线, 对管道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体系进行总结,按8章进行编排:第一、第二章在简要介绍管道建设 及管道地质灾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管道地质灾害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

包括管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滑坡位移-管道受力分析、落石冲击-管道受力分析、管土相互作 用数值模拟及管道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等;第三章至第五章重点围绕忠武管道,总结管道地质灾 害特征,开展管道地质灾害易发性区段划分和单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分析河沟段管道敷设方 式对管道地质灾害易发性的影响:第六章展示管道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一些工作实践,通过监 测手段的选择、监测网络建设、监测数据分析、管道受力模型计算以及地质灾害预警全过程的 展示,发挥管道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示范作用:第七章介绍管道地质灾害工 程防治实践和探索,涉及管道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策略、典型地质灾害勘查评价、滑坡格构锚固 防治工程设计与格构梁内力试验分析、典型河段管道水毁问题分析与防治等:第八章介绍了基 于ArcGIS的管道地质灾害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实现.

邓清禄负责本书大纲制定、统稿及第二、第四、第五章的编写工作和第一、第三、第六、第七 章部分内容的编写,朱大鹏负责第七章的编写并参与第一、第二章的编写,王学平负责第八章 的编写并参与第二章的编写,徐景田负责第六章的编写,荆宏远负责第三章的编写并参与第二 章和第七章的编写,李亮亮负责第一章的编写并参与第七章编写,操丽参与第二章和第八章的 编写.

本书是一份集体力量的产物,除以上列出的作者外,历届研究生如刘斌、杨建、王海庆、 王磊、叶润青、罗群、王晓燕、杨辉建、熊高、董国梁、王薇、吴斌、王曼、施晓文、杨智、余伟、张宏 亮、李华章、姚鱼跃、郭春迎、熊健、杨辉、庞伟军、张申、万飞、王红伟、唐正浩、曹慎、刘勇、武义 强、吴锐、庞成立、李佰龙、杨慧之、张腾飞、付敏、龙杨、朱家畅、安鹏举、蒋孝鹏、赵学金、伍运霖 等对本书的成果均有所贡献.

魏民、张吉顺、易顺华、樊光明、钱同辉、李华亮等老师也参加了 部分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工作.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简称“中国石油管道公司”)一批管理者的远见 卓识,推动了管道地质灾害的研究.

本书的成果离不开董盛厚、陈健峰、张利、李伟林、张欣佳、 李江、周德义、张东江、胡万志、郝建斌、高长顺、徐志诚、李永宏、张贵喜、黄碧海、蔡荣海、孟国 忠、刘建平、吴张中、卢启春、王耀忠、冯磊、蒲昭军、于忠波、陈川、沈飞军等同志直接或间接的 支持.

一批管道领域的专家,如曲兴元、周亮臣、万金明、梅云新、王向东、颜宇森等,在项目研究 咨询、成果审查等过程中,与作者有过广泛坦诚的交流,书中的成果也体现了他们的智慧.

以上提到以及没有提到的人们,对你们的责献或给予的支持帮助一并致以最真诚的感谢!

邓清禄 2016年1月20日
目 录 第一章管道地质灾害研究现状 (1) 第一节长输油气管道建设现状及趋势 (1) 第二节长输油气管道地质灾害管理及研究现状 (2) 第二章管道地质灾害基础理论与技术方法 (15) 第一节 方管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体系 (15) 第二节 滑坡推力作用下管道安全评价 (36) 第三节 崩塌落石冲击作用下管道安全评价 (63) 第四节 管-土相互作用有限元模拟 (83) 第五节管道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预报 (111) 第三章忠武管道地质灾害特征 (123) 第一节忠武管道地质灾害背景 (123) 第二节 忠武管道地质灾害调查. (137) 第三节 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及规模特征 (144) 第四节 地质灾害对管道的危害 (149) 第五节忠武管道地质灾害主要影响因素 (151) 第四章忠武管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155) 第一节忠武管道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 (155) 第二节忠武管道单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168) 第五章地质灾害与管道敷设方式关系 (171) 第一节山区段管道敷设方式分类 (171) 第二节 不同敷设方式与管道地质灾害易发性 (173) 第三节不同敷设方式管道建设成本与维护成本分析 (177) 第六章管道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实践 (183) 第一节罗针田滑坡 (183) 第二节黄草坡滑坡 (191)

投稿会员:望千山
我的头像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