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 以黄土高原及秦巴山区为例 杜继稳.pdf

附件大小:0
附件格式:该资料涉嫌违规,已删除!
所属分类:未分类资料
上传会员:
上传时间:
最后更新:
资源简介/截图:

降雨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 以黄土高原和秦巴山区为例 杜继稳等著 斜学出版社 北京
内容简介 本书以陕西黄土高原和秦岭、大巴山区为例,系统分析了黄土高原和秦 巴山区两大区域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科学划分地质灾害风险区域,研 究提炼出降雨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判据,建立了诱发地质灾害暴雨预报技 术流程和降雨型地质灾害精细化耦合预报预警模型,研发了基于GIS技术 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自动业务服务系统.

本书可供从事地质灾害预报工作的气象、地质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 从事地质灾害研究的科研人员和相关专业研究生阅读借鉴.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降雨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以黄土高原和秦巴山区为例/杜继稳等著. 一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ISBN 978 - 7 - 03 - 029034 - 2 L①降Ⅱ.①杜Ⅲ.①地质灾害一预警系统一研究IN.①P69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0)第184290号
前言 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一个重要灾种,全世界几乎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类 地质灾害,特别是在山区,每年都会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中国更是一个地质灾害严 重的国家,据卫星图像资料,全国有滑坡、泥石流灾害点100万处以上,经调查证实的大型 滑坡灾害点有7800多处,泥石流灾害点有11100多处.

本书讨论的黄土高原和泰巴山 区正是地质灾害易发区,特别是秦岭、大巴山地区更是我国地质灾害重灾区之一,具有发 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突发性强、造成的灾害严重等特点.

大量研究表明,因降雨诱发的 地质灾害占地质灾害总数65%~95%.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 剧,以及因气候变化的影响,极端降水事件频繁发生,使得滑坡、崩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呈增加趋势,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因此,研究科学、有效的 降雨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技术方法,提高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的能力和水平,为各级政府和 相关决策部门有效地组织地质灾害防御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 失,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当今地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科学问题,更是中 国的气象和地质科技工作者致力于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同地质灾害的关系,联合开展了地质灾害发生趋势气象等级预报预警.

近几年来,随着高 时空分辨率综合自动气象观测网的建设和发展,以及精细化天气预报预警技术的进步和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预警能力的提升,研究精细化降雨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技术,研发基于 GIS技术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和诱发地质灾害暴雨自动报警系统已成为可 能.

为此,陕西气象和国土资源部门联手,在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承 担的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延安宝塔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水[2007]017-07)的子项 目“延安市降水监测网建设及陕北黄土高原地质灾害降水临界值研究”(2007水环地灾- 3)、陕西省气象局2005年重点科研项目“黄土高原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报研究”(2005 Z-3)的支持下,着眼于提升地质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和水平,着眼于实际业务应用和服务, 研究降雨型地质灾害精细化预报预警技术.

本书就是这项研究的成果.

本书共分8章,另有2个附录.

其中第1章由杜继稳撰稿,第2章由王雁林撰稿,第3 章由杜继稳、张雅斌撰稿,第8章由杜继稳、赵世发、石明生、张雅斌撰稿.

附录一由李明 撰写,附录二由赵奎锋撰写.

全书由杜继稳统稿、审改、定稿.

本书得到了陕西省气象局、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陕西省气象台、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 总站、商洛市气象局、安康市气象局、延安市气象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得到了西安
i降雨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以黄土高原和秦巴山区为例 地质调查中心和张茂省博士的支持、指导.

作者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作者技术水平有限,加上时间仓促,本书内容难免有疏漏、谬误和不足之处,恳请 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杜佳稳 2010年5月
目录 前言 第1章绪论. 1.1地质灾害研究进展 1.2预报预警对象 1.2.1滑坡. 1.2.2 場 1.2.3泥石流 1.3降雨型地质灾害 1.4使用资料 1.5技术路线 参考文. 第2章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与诱发因素 2.1地.形地貌.. 2.1.1黄土高原.. 2.1.2秦巴山地 10 2.2地质构造与地层岩性 12 2.2.1地质构造 12 2.2.2地层岩性 13 2.3岩土体类型. 14 2.3.1黄土高原 14 2.3.2秦巴山地 15 2.4地下水条件 16 2.4.1黄土高原 16 2.4.2秦巴山地 17 2.5气象与水文. 17 2.5.1气象. 17 2.5.2水文. 19 2.6社会经济及人类工程活动 19 2.6.1社会经济. 19 2.6.2与地质灾害有关的人类工程活动 20 参考文献 22 第3章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23 3.1黄土高原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23

投稿会员:望千山
我的头像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