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方案】桩基工程施工方案(总包五分).docx
附件大小:5.53MB附件格式:docx
所属分类:其他资料
上传会员:白昼梦
上传时间:2025-02-20
最后更新:
资源简介/截图:
宁波国际会议中心
工程桩施工方案
( D 类)
编 制:
审 核:
审 批:
2020年5月
第一章 编制依据
第一节 方案编制依据
本工程桩基施工方案所采用的规范、规程包括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建筑工程行业标准及宁波市地方标准、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企业标准等.
表1.1-1 编制依据规范、标准
第二节 编制原则
1、在认真研究图纸和详细踏勘现场的基础上,结合以往承建类似工程的丰富经验,精心组织技术管理人员编制本方案,确保方案和措施切实可行、经济合理.项目将以国家现行规范、标准、规程以及科学、合理、安全、节能、环保为原则,其内容详见表1.2-1.本方案未经特殊说明,均为绝对标高.
2、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安全生产,以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基础,符合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以具有对项目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地方的有关法规及文件编制.
3、严格执行基建程序,发挥我公司的技术优势,利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科学管理,加快施工进度,确保业主投资尽快产生效益.
4、充分发挥我公司的整体实力,大量使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施工进度.
5、加强工程进度的科学性、计划性的管理,合理安排机械、材料、劳动力的进退场,确保现场文明整洁.
6、遵循国家及市政府有关环保文件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噪音.
7、遵循设计图纸、技术规范和验评标准,合理优化施工方案,确保质量达到合格;
8、紧密结合现场条件,着眼企业实际情况,努力做到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安排工期;
9、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力求周密组织计划,实行平行流水作业;
10、充分发挥规范化管理与专业施工队伍的优势,精心施工;
表1.2-1 编制原则
第二章 工程概况
第一节 工程概况
本项目地块位于东钱湖大堰区块,东侧紧临东钱湖,现状农田以东,奕大山以南,奉钱线(红线宽度9米)以西,东坑山以北.本地块被规划河道划分为若干个分地块,总用地面积22.7204公顷.本地块以打造“具有国际一流水准,富有中国江南韵味”的现代化国际会议中心为目标,在满足高规格、国际级的政务活动,重要国内、国际协会和学会会议,高端商务会议的基础上,兼具文化、旅游等功能.
图2.1-1 项目位置及周边场地
宁波国际会议中心总建筑面积31.12万㎡,总用地22.7204公顷,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8.124万㎡ 地下建筑面积2.996万㎡,地上不计容建筑面积9.5万㎡(包含自然地貌上架空层、穿越建筑内部公共道路).本项目从南往北依次为酒店、首脑会议、主会场宴会厅,多功能厅4个主要建筑物以及配套设施组成.工程建设概况详见表2.1-1.
表2.1-1 工程建设概况
表2.1-2 建筑物主要尺寸参数
第二节 场地周边条件
项目北侧有现状大堰路及奉钱线穿过用地红线,两条道路宽度均为12m.北侧沿湖一侧紧邻宁波柏悦酒店.地块东北侧为奥克斯地块及前裴君庙.
地块南侧紧邻东坑山,用地东南角紧邻迎旭寺.地块东侧紧邻沿湖堤坝,堤坝上为奉钱线公路.
地块西侧与兴凯路距离约500米,其间已建成悦府别墅区,剩余地块尚未建设.会议核心区西侧毗邻悦府约9公顷用地,布局商住功能;南侧临近东坑山区域,增设一座五星级酒店,弥补会议核心区配套酒店规模的不足.
第三节 水文地质条件
2.3.1 气候、气象条件
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很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强,四季分明.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以晴冷干燥天气为主,是本区低温少雨季节;春末夏初为过渡时期,副热带极峰开始影响本区,气旋活动频繁,冷暖空气交替,空气很湿润,阴雨绵绵,习称“梅雨季”;夏秋7~9月间,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晴热少雨,且常有热带风暴侵入,带来大风大暴雨等灾害性天气.
根据宁波市气象站自1971年至2013年共计43年来的气象资料统计.宁波市年平均气温16.6℃,平均气温以七月份最高为27.9℃,一月份最低为5.4℃.
图2.3.1-1 宁波市2019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 图2.3.1-2 宁波市2019年各月平均气温及距平
多年平均降水量1305.3mm,年平均降雨天数150.9d.
图2.3.1-3 2019年宁波市年降水量空间分布 图2.3.1-4 2019年宁波市常年及各月降水量
2.3.2 地质分布情况
根据上述对工程地质层的划分原则,从上自下进行分述如下:
①1a层 杂填土(mlQ):杂色,稍密,主要由黏性土、碎石、块石及建筑垃圾组成,碎石直径一般为2~20cm不等,局部有大块石,最大粒径大于50cm,局部含混凝土块、废弃桩头,近期人工堆填而成,主要分布在大堰路以南场地位置.
①2层 黏土(al-lQ43):灰黄、灰褐色,可塑,从上往下渐变为软塑.厚层状构造,含氧化铁锰质斑点,局部相变为粉质黏土,土质较均匀.切面稍有光泽,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中偏高压缩性,该层场地局部位置有分布.
①3层 淤泥(mQ43):灰色,流塑,厚层状构造,含有机质碎片,有臭味,土质较均匀.切面有光泽,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高压缩性,该层局部夹有机土团块,有机质含量3.8~5.2%,平均含量4.85%.该层在场地南侧河流位置.
②2层 淤泥质黏土(mQ42): 灰色,流塑,厚层状构造,局部相变为淤泥、淤泥质粉质黏土,土质较均匀.切面有光泽,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高压缩性,该层在场地均有分布.
⑤1层 黏土(al-lQ32):灰黄色,可塑,厚层状构造,局部相变为粉质黏土,含铁锰质斑点及结核,局部见砾砂团块,土质不均匀.土面有光泽,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中压缩性,该层在场地均有分布,但局部位置较薄.
⑤4层 黏土(mQ32):灰~灰褐色,软塑,厚层状构造,土质不均匀.局部相变为粉质黏土,土面有光泽,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高压缩性,该层在场地北侧局部位置缺失.
⑤4b层 黏质粉土(mQ32):灰色,中密,很湿,厚层状构造,土质不均匀.土面无光泽,韧性较低,干强度较低,摇振反应较迅速.该层部分钻孔分布.
⑥1层 含砾砂粉质黏土(alQ32):灰黄色,可塑,厚层状构造,砾石含量约5%~10%,一般颗粒直径0.2~2cm,土质不均匀.土面无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中压缩性,该层在场地内靠近北侧位置分布.
⑥3层 粉质黏土(mQ32):灰~灰褐色,软塑,厚层状构造,粉粒含量较高,局部夹粉土薄层,土质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