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导则 HAD 401/12-2020 核设施放射性废物处置前管理.pdf

2020年,40112,HAD,pdf,导则,其他规范
文档页数:27
文档大小:314.42K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其他规范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附件 核安全导则HAD401/12-2020 核设施放射性废物处置前管理 国家核安全局2020年5月13日批准发布 国家核安全局
核设施放射性废物处置前管理 (2020年5月13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 本导则自2020年5月13日起实施 本导则由国家核安全局负责解释 本导则是指导性文件.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用不同于本导则的方 法和方案,但必须证明所采用的方法和方案至少具有与本导则相同的 安全水平.

本导则的附录为参考性文件.

目录 1引 5 1.1目的.. 5 1.2范围.. .5 2一般要求... .5 3具体要求. .6 3.1废物产生的控制. ..6. 3.2废物表征和分类. ..6 3.3废物预处理.. .7 3.4废物处理... .8 3.5废物整备.. 10 3.6废物贮存. .11 3.7废物运输.. .13 3.8废物处置前管理设施寿期内的安全考虑. ..13 3.9退役废物管理的考虑 15 4质量保证 .16 4.1质保要求.. 16 4.2质量控制... ...16 附录A核设施的废物管理大纲及管理程序 17 附录B放射性废物包管理应考虑的典型特性和特征 ..18 附录C核电厂及研究堆的放射性废物示例 20 附录D核燃料循环前段设施的放射性废物示例 .23 附录E核燃料循环后段设施的放射性废物示例. 27
核设施放射性废物处置前管理 1引言 1.1目的 本导则为核设施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处置前管理提供指导,核设施包括: (1)核电厂、核热电厂、核供汽供热厂等核动力厂及装置: (2)核动力厂以外的研究堆、实验堆、临界装置等其他反应堆; (3)核燃料生产、加工、贮存和后处理设施等核燃料循环设施: (4)放射性废物的处理、贮存、处置设施.

1.2范围 1.2.1本导则适用于核设施选址、设计和建造阶段对放射性废物处置前管理 的考虑,及运行和退役阶段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处置前管理.

1.2.2本导则涵盖放射性废物处置前管理的步骤,包括:废物产生、预 处理、处理、整备、贮存和运输.

2一般要求 2.1废物管理应以安全为目的,以处置为核心.

2.2废物管理应实施对废物从产生到处置(包括排放)的全过程的管理和优 化,应考虑不同步骤间的相容性和协调一致性.

2.3应控制核设施废物的产生,采用最佳可行技术,使其在放射性活度和体 积两方面保持在合理可行尽量低的水平.

放射性废物最小化的具体管理要求可见 《核设施放射性废物最小化》(HAD401/08)导则.

2.4最终形成的废物包应具有固有安全性,保证其在贮存或运输期间的安 全,防止废物体在贮存、运输和处置期间所包含的核素向环境扩散.

2.5应制定和实施放射性废物管理大纲以及放射性废物预处理、处理、整备、 贮存和运输的管理程序.

核设施的废物管理大纲和管理程序的内容参见附录A.

2.6在废物管理的各个步骤中,应根据需要对放射性废物进行表征和分类, 记录和保存有关放射性废物的产生、预处理、处理、整备、贮存和运输的信息.

放射性废物包管理应考虑的典型特性和特征参见附录B.

2.7最终废物包(废物体和废物容器)应符合废物处置设施的接收准则.

每 -5-
核设施放射性废物处置前管理 个废物包应具有唯一的、长期有效的(直至处置)标识,并能够与相关记录关联.

3具体要求 3.1废物产生的控制 3.1.1应从废物的产生开始控制,主要应考虑以下方面: (1)合理选择设施的工艺,设计方案,材料,构筑物、系统和部件: (2)选择合适的建造方法: (3)优化调试大纲和运行规程: (4)应选择有效的、可靠的技术和设备; (5)应确保放射性废物的容器和包装具有完整性: (6)厂房合理设置辐射分区,防止放射性污染扩散: (7)应有各分区去污的规划和提供防止放射性污染扩散的设备.

3.1.2从放射性废物中分拣出非放射性废物,以减少放射性废物产生量.

3.1.3放射性废物经过贮存(滞留)衰变或处理后达到清洁解控水平(或排 放限值)时,应及时解控(或排放),以减少放射性废物产生量.

3.2废物表征和分类 3.2.1废物的表征 3.2.1.1为确定合适的废物处置前管理的方案,应考虑如下因素: (1)废物的来源、类型和物理状态(固体、液体或气体): (2)放射性特性(如半衰期、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浓度、剂量率、释热量): (3)其他物理特性(如尺寸、重量、可压缩性): (4)化学特性(如放射性废物的组成、含水量、溶解性、腐蚀性、可燃性、 释气性、化学毒性): (5)生物特性(如与废物相关的生物危害): (6)预期的处理、贮存和处置的方法.

3.2.1.2废物的表征内容应包括放射性特性、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和生物特 性.

3.2.1.3应根据放射性废物的类型、形态和来源,确定不同废物流的废物表 征的要求、方法和结果.

-6-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蒲公英二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