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仲礼院士: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pdf

pdf,丁仲礼,碳中,路线图,院士,其他资料
文档页数:48
文档大小:32.34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其他资料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 一学部咨询项目简介 丁仲礼张涛高鸿钧
应对气候变暖的国际行动 欧盟一些国家首倡,2050年达到碳中和 我国于去年9月承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 美国2021年2月19日.重新加入(巴协定) 日标:2035年无碳发电,2050年碳中和(但对美国,选得“走看题
不同大国碳排放现状 四大类: 达峰后的下降阶段(美英法) 排放增长阶段(印度) 进入“平台期”(中国) 尚未“启动”(农业国) 由于没有“天花板”,我国2030年达峰不太难,但有两种选择:一是 把峰调高,二是尽量压低峰高.

出于空气质量考虑,无疑要追求“选 择二”,因此,“达峰”不需太多研究,关键是研究如何“中和”
主要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比较 生产端人均碳排放(2019) 消费端人均碳排放(2019) 人均累计碳排放(1900-2019) 20 单位:吨CO人 单位:吨CO/人 单位:吨CO/人 20 1500 16.10 17.57 1218.71 1000 920.33 10 10 7.28 8.08 6.41 6.59 516.92 5.53 S0O 4.83 4.75 4.75 157.39 209.62 中国法国英国美国全球 中国法国英国美国全球 中国法国英国美国全球 注: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同人均累计碳排放有密切关系:中国的人均碳排放量虽已超过 全球平均,但人均累计排放远不及,意味着我国的 “碳中和”更为困难.

碳中和的概念 简言之,人为排放量(化石燃料利用和土地利用)被人为努力(木 材蓄积量、土壤有机碳、工程封存等)和自然过程(海洋吸收、侵蚀 沉积过程的碳理藏、碱性土壤的固碳等)所吸收,即净零排放 碳源(401亿吨CO年) 14% %98 化石燃和利用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6号蛋糕师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