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 一学部咨询项目简介 丁仲礼张涛高鸿钧
应对气候变暖的国际行动 欧盟一些国家首倡,2050年达到碳中和 我国于去年9月承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 美国2021年2月19日.重新加入(巴协定) 日标:2035年无碳发电,2050年碳中和(但对美国,选得“走看题
不同大国碳排放现状 四大类: 达峰后的下降阶段(美英法) 排放增长阶段(印度) 进入“平台期”(中国) 尚未“启动”(农业国) 由于没有“天花板”,我国2030年达峰不太难,但有两种选择:一是 把峰调高,二是尽量压低峰高.
出于空气质量考虑,无疑要追求“选 择二”,因此,“达峰”不需太多研究,关键是研究如何“中和”
主要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比较 生产端人均碳排放(2019) 消费端人均碳排放(2019) 人均累计碳排放(1900-2019) 20 单位:吨CO人 单位:吨CO/人 单位:吨CO/人 20 1500 16.10 17.57 1218.71 1000 920.33 10 10 7.28 8.08 6.41 6.59 516.92 5.53 S0O 4.83 4.75 4.75 157.39 209.62 中国法国英国美国全球 中国法国英国美国全球 中国法国英国美国全球 注: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同人均累计碳排放有密切关系:中国的人均碳排放量虽已超过 全球平均,但人均累计排放远不及,意味着我国的 “碳中和”更为困难.
碳中和的概念 简言之,人为排放量(化石燃料利用和土地利用)被人为努力(木 材蓄积量、土壤有机碳、工程封存等)和自然过程(海洋吸收、侵蚀 沉积过程的碳理藏、碱性土壤的固碳等)所吸收,即净零排放 碳源(401亿吨CO年) 14% %98 化石燃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