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2050净零排放 路径及策略总说明 ZERO NET 国家发展委员会行政院环境保护署 经济部科技部交通部内政部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 2022年3月30日
目录 I、总论. ⅡI、能源及产业转型篇: 零碳能源供给与绿色成长商机 13 ImI、未来生活篇:从推动净零生活开始 .45 IV、社会支持体系篇:落实公正转型及公民参与..50 V、科研基础篇:研发净零科技. VI、法制基础篇:完善基础环境. ..62 VII、净零转型之十二项关键战略 ..70 附录、转型过程中的外界关切议题 .77
I、总论 科学证实气候变迁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十分紧急,引起了国 际社会、跨国企业及在地团体的重视,各国陆续提出「2050净零 排放」的宣示与行动.
台湾的温室气体排放已逐步控制而缓步下 降,2019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为265.62百万公吨二氧化碳当量, 已降至2005年基准年水平以下;碳排放密集度(即每单位GDP之 二氧化碳排放)更较基准年减少约34%,显示温室气体排放已与 经济成长脱钩.
为共同承担全球目标,我国亦将2050净零排放入 法引领未来中长期因应冲击之气候行动.
台湾面临2050净零排放跨世代、跨领域、跨国际之转型工程, 政府将建构科技研发及气候法制等两大面向之基础环境,推动能源、 产业、生活、社会等四大转型策略,逐步实现2050净零排放 之永续社会.
针对推动2050净零转型,政府将提出「十二项关键 战略」,后续提出个别战略计划,以落实净零转型之长期愿景目标.
壹、推动2050达到净零排放的意义及重要性 一、全球净零趋势及供应链减碳压力,产业转型刻不容缓 多数国家已设定净零排放目标以呼应全球净零趋势,欧盟更 提出「碳边境调整机制(CarbonBorder AdjustmentMechanism,CBAM)」要求进口产品依碳含量缴 交CBAM凭证,以加速各国减碳进程.
此外,国际大厂亦纷纷 加入RE100倡议,宣示企业净零排放目标期程,并要求旗 下供应链厂商配合使用绿电与加强减碳.
我国为出口导向经 济体,未来势必面对国际碳管制加严的挑战,须提前布局净 零转型,以符 1
合国际贸易的减碳趋势,持续拓销出口、掌握订单.
此外,各国净零转型规划除致力减碳,亦将净零视为国家未 来经济的新成长动能,如:英国将净零转型视为「绿色工业 革命」,以及日本订定「2050碳中和绿色成长战略」等.
国际 能源总署(InternationalEnergy Agency,IEA)2021 年提 出「全球能源部门2050净零排放路径」报告指出,至2030 年减碳贡献主要是来自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技术,但至2050 年,将近一半的减量是来自目前仍仅在示范或原型阶段的技术.
换言之,要达到2050净零排放,对每个国家都是严峻的挑战, 所需创新科技多数仍在研发中,这正是台湾的机会与优势所在.
我国制造业实力坚强,半导体及资通讯产业具有全球优势, 且有健全的科技及传产供应链,我国应可参考国际减碳路径, 找出台湾具有基础或潜力的新兴科技,透过加强研发,引导 产业绿色转型,带动新一波经济成长的动能.
二、极端气候灾难频传,突显达成净零目标的急迫性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onClimateChange,IPCC)2022年2月公布第六 次评估报告(IPCCAR6)指出,全球暖化将在近20年内升温 至摄氏1.5度,多种气候危害的增加,如极端气候灾难、热 浪、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皆无法幸免.
这些危害冲击到 了能源、水资源与粮食安全,并造成许多居住地与生物栖地 的丧失.
联合国气候大会亦呼吁应采取更为急迫之气候行动, 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30年前减半,并在2050年达 到净零,方可将全球温升控制在1.5°C以内,以因应全 球气候紧急之高风险冲击.
4
三、台湾与世界共同迈向净零 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蔡总统宣示,2050净零转型 是 全世界的目标,也是台湾的目标;要达到2050年净零转型, 前提是必须坚定落实能源转型的目标,及早评估风险,并且 以前瞻且务实可行的方式,提出净零排放的路径图,让整体 经济结构的转型有所依循.
2050净零排放是一项跨世代、跨领域、跨国际之大型转型工 程,而气候变迁对年轻世代的影响更为直接且长远.
为顺应 净零排放趋势及巴黎协定(ParisAgreement)所揭之环境、 社会、经济等全面向结构转型因应之道,在我们这个世代追 求当下的富足时,应并行思考维护未来世代的生存权益,藉 由促进国际合作,掌握净零科技研发应用,扩大公众对话社 会沟通,滚动检讨净零路径以符合未来发展需求,并重视永 续发展的跨世代正义及跨领域治理思维,共同营造面对冲击 全球一体的韧性,化气候风险为绿色转型契机.